郎平是1998年底離開中國女排主教練位置的﹐揮異i別女排同仁的那一刻﹐她的表情除了壯志未酬的遺憾之外﹐還有幾分無奈和惆悵。1995年﹐郎平離開她在美國的家﹐告別丈夫和女兒浪浪﹐回國統領中國女排﹐她對女排在自己的統帥下奪回世界冠軍的榮譽﹐是充滿了信心的。真的﹐如果沒有這個自信﹐她冒著失去丈夫﹐拋下女兒的風險就實在太沒有意義了。後來﹐丈夫提出分手事宜﹐郎平雖然痛苦﹐卻并不感到突然。其實﹐她早已覺察到了夫妻之間的某種隔閡。當時﹐郎平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美國﹐修補夫妻關系﹔一是暫時分開﹐大家在冷靜思考的基礎上重新開始。郎平選擇了後者﹐卻沒有想到﹐丈夫這麼快就另起爐灶了。幸好﹐中國女排在郎平的知道下呈上升勢頭﹐這對她是一個極大的安慰。當然﹐還有一個只有郎平自己才知道的原因﹐使她對婚姻的破裂﹐不僅沒有悲痛與絕﹐甚至還有幾分向往。因為有一個相當出眾的美國人﹐在這之前已經朦朦朧朧地走進了郎平的感情生活。那時﹐郎平還在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拍球隊工作﹐結識了大學政治經濟專業的一個博士生﹐他身高1.96米﹐英俊瀟洒﹐風度翩翩﹐也很喜歡排球﹐因此成了郎平的好朋友﹐即使郎平回國後﹐教練工作十分緊張﹐他們也經常打越洋電話﹐或通過電子郵件談心。這個美國博士對郎平的關心﹐使她非常感動。郎平承認﹕"回國後第一年﹐由於工作壓力大﹐我身體狀況不好﹐他很關心我﹐而那段時間﹐我的感情生活正處在空白階段﹐有這樣一個遠在美國的異性朋友﹐可以從他那兒得到關心、愛護、幫助﹐我感到了一種滿足和充實。所以﹐我在精神上比較依賴他﹐感情也有了寄托"。1996年﹐郎平率隊去美國打世界杯大賽﹐以及亞特蘭大奧運會前中國女排在美國集訓﹐那位博士生都責無旁貸、鞍前馬後地為郎平和中國女排做這做那。那美國佬其實是非常"識做"的﹐他居然為中國女排的每一位姑娘做了一條鮮紅的小毛巾﹐上面還鑲了她們每人的大名和小名。給郎平的那條與眾不同﹐不僅有名字﹐還有一只小老鼠﹐代表了郎平的生肖。這下子﹐郎平與美國博士的戀情在全隊公開了﹐姑娘們時常以此打趣她們的教練﹐而郎平卻也不掩飾她的喜悅。這位美國博士是在中國女排打完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後向郎平求婚的﹐但這次求婚的時機不好﹐因為國家體委領導袁偉民剛剛與郎平談過﹐希望她能留下來繼續統領中國女排出徵世界錦標賽和亞運會。這又使郎平面臨著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究竟是留下來繼續執教中國女排﹐還是趕到美國去和那位博士結婚﹖郎平選擇了繼續執教﹐或釵b做這個選擇的時候﹐她還沒有意識到會失去什麼﹐她還把自己的想法跟那位美國博士講了﹐希望他能夠理解和支持自己。郎平錯了﹐錯就錯在他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他不能理解這種只有中國人才會作出的犧牲。當1997年他從美國來電話﹐告訴郎平﹐他結婚了的時候﹐郎平那個後悔勁啊﹐就別提了。一種失落感﹐加上壓抑的心情﹐伴隨著郎平在中國女排最後的日子。似乎從這個時候開始﹐郎平才真正感到﹐其實自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需要男人的愛護﹐需要家庭的溫暖。由此﹐郎平決定離開中國女排了。郎平只身一人又奔向美國去了﹐雖然那里沒有誰在等她﹐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我們不知道她再次告別祖國的時候做何感想﹐但所有知道內情的朋友﹐無不對她充滿了同情。確實﹐郎平是犧牲了她的婚姻來為中國的排球事業作出奉獻的﹐雖然這種寶貴的犧牲并未獲得圓滿的成央C問題是﹐當更應該挺身而出的人卻不願意做出這種犧牲的時候﹐郎平的犧牲豈不是太沒有價值了嗎﹖在中國女排的歷史上﹐最為出色的教練非袁偉民莫屬﹐袁偉民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出面重新執掌中國女排的帥印﹐不是比包括郎平胡進在內的所有人都更好嗎﹖要是說袁偉民會為此做出什麼犧牲的話﹐唯一看的見的損失不過是他不當國家體委副主任了﹐而這比起郎平失去家庭錯過重新結婚的機會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中國的領導們﹐對手下人的犧牲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了﹐他們習慣讓手下人去赴湯蹈火﹐然後再以"厚葬"以示追嘉﹐其實不過是做給那些等待犧牲的手下們看的.而中國的群眾們﹐對自己的犧牲看成是"榮耀"﹐有個犧牲的機會﹐還覺得很光榮呢。大家可能從來不曾想過﹐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為什麼不去犧牲﹖毛澤東悼念張思德﹐他自己卻決不會去燒炭﹐諸如學習雷鋒的活動﹐那也都是要求群眾去學﹐與領導們無關。這公平嗎﹖但願郎平不會由此失去再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