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談論毛澤東的旦L。不少人持這樣的觀點﹕老毛再禍國殃民,敢于和洋老板第三國際頂一頂的,也就是他了。比如打解放戰爭;比如後來的連發《十評》……。這樣說未嘗不可,但忽略了一個史實﹕在1927年7月底緊急時刻,最早、在最重 大的事情上“違抗”第三國際命令的,不是毛澤東,而是後來以威望高權勢大、卻表現得特別謙和忍讓的周恩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一南昌起義。御用史家有時候也真夠可憐的﹕既要討好當前大權在握的主人,把他的夙敵和盟友按“既定方針”狻晼F又要照顧到當時實際發生的事情,太離譜總說不過去。八一南昌起義就讓他們為難了好幾十年。當時中共的領導人(中央常委)是在1927年7月12日緊急時刻由國際突然“宣布”的,共有五位﹕張國燾、張太雷、李立三、李維漢、周恩來,這是自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沒有了以智慧和學識而居于領袖地位的陳獨秀。接著,曾經嚴厲嚴厲斥責“極右派蔣介石”,並開除了他的黨籍的汪精衛,最後宣布分共。中國的所謂“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敗。後人或野H為,兩不相情願,分手就分手,各自繼續努力不就得了?但我們從歷史書上知道的政客們不作如是想﹕再一個第三天之後,這五人中的四人按照當時國際的原則作出決定﹕對國民黨再不能以委屈求容納;以當時手里僅有的部隊,暴動。所謂手中僅有的堪稱正式部隊者,其實就是張發奎第四軍下邊的一個師﹕葉挺師,從北伐途中緊急調回保衛武漢的師長葉挺當時並不是共產黨員;作為具有常識的軍人,也不同意這麼干。剩下的所謂賀龍部隊,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實際上是很難說清的或土匪、或暴民拼湊起來的雜牌軍。正是這樣的底子,決定了賀龍的態度。南昌暴動最堅定而積極的支持者,最後榮任總指揮。所謂黨對南昌暴動的領導,指的是周恩來為首領的“前敵委員會”,它于起義的前五天成立,然而就在起義總指揮部已經成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候,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另一位(張國燾)又帶來國際命令﹕不要蠻干,停止一切行動。三十歲的周恩來再有修養、再知道利害,這命令也難于服從了。終于,到了8月1日,所謂“全殲國民黨守敵,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南昌起義爆發。後世御用史家使用的詞語再輝煌;後世御用藝術家對此事的渲染再“另人信服”。我們都記得那幅有名的身著灰軍衣、臂系紅布條的油畫;後來發展起來的百萬大軍再崇敬自己的這“第一槍”;都無法掩誑H流血的方式來解決意識形態紛爭給中國帶來的災難﹕南昌起義軍一路南行,戰士和下級指揮官幾乎犧牲殆盡,高級指揮官活倆下來的四處逃遁,最後,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中,不得不以當時盤踞在井岡山的山大王為依靠,鐵下心來以武裝割據的辦法去贏得政治斗爭的勝利。從此,曾經是親密革命戰友的國共雙方,成了各自“鋼槍在手”的夙敵。中國也開始了史家所稱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一時期,雙方動用的兵力是150萬,到了所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有了飛機和大炮的情況下,雙方動員了800萬。如今海峽兩岸已經各自有了導彈甚至原子彈,我們平民百姓所面對的究竟是死傷無算並徒遭外人恥笑的“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還的高水準的、以國計民生為前提的“第三次國共和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