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的高投资能否持续?-- 中国何时能够赶上美国(之三)


2005.04.01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本的作用。资本的增长表现为投资,它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起著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作用是直接增加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消费、净出口一样,一个时期的投资额是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从需求的角度看是投资,从供给的角度看就是提供投资品和提供劳动力,这就等于提高了当年的国民收入。投资的第二个作用是扩大未来的生产能力。从而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潜力。由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如此重要作用,因此讨论中国经济能否赶上美国,离不开对中国投资增长的分析。

在发达国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或者更低一些,相对低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中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高达百分之六十左右。不仅如此,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这意味著投资的重要性仍在不断提高。

中国的持续高速增长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呢?当然,大量的外国投资是一个重要来源。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海外资本流入中国的速度加快。截至二零零四年底,中国是用外资的总额高达七千六百多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五千六百多亿美元。中国已经持续数年成为国际资本的最大接受国。但是,外国投资每年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在大多数年份都不到百分之十。它的重要性更多的在于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中国打开国进市场等方面。

应该说,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和两极分化的财富分配方式是投资增长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从企业看,收入增加也就意味著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的增加;从居民收入的角度看,收入增加意味著储蓄的增加,而储蓄的增即则意味著可以转化为投资的社会资金的增加。

根据经济学原理,居民的收入增加后,储蓄和有储蓄转化的投资在收入中的比重会相对增加。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实际上是使得投资高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中国的两极分化在过去二十多年来起著强迫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试想,如果将衣食无优的富人在银行的一部分存款分配给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人,这部分钱的绝大多数将转变为穷人的消费,而不会重新返回到银行成为穷人的存款,再由银行将其转化为投资。但是,现在这种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诟病的问题。

很明显,那种依靠扩大贫富差别来加速资本积累的路子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当然,富人的储蓄和投资转变为穷人的消费只不过改变当年国民收入的结构而已,它并不会影响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但是它会影响未来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

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投资增长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投向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所占的投资比例最大并且增长最快。显然这是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和中国制造业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分不开的。如果这个过程减缓,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就会受到阻碍,至少它会影响到那些直接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中国投资的第二个特点是,绝大多数的投资都是通过金融中介银行来进行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很不完备,尤其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规章制度缺失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许多投资都是采取以企业向银行贷款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一来,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样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信贷政策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期著直接的作用。例如,去年中国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

中国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国家的主导作用。除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在投资中直接发挥作用外,国家对投资的主导主要是由于国家对这银行业的控制。中国的银行业是以四家大型国有银行为主导的,而银行又是中国现有投资的一个主要中介,这就决定了国家在中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问题是,国有银行的所有权不清晰,管理不善,投资效率非常低。这样就给投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副作用。一是这种投资虽然可以提高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无法真正有效的提高生产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增争奠定基础。二是大量的银行贷款逐渐变成无法归还的坏账,从而为未来的金融危机埋下定时炸弹。这两点在现在的中国都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综上所述,由于贫富之间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中国社会能够接受的极限,也由于国家通过国有银行系统来主导投资所带来的投资低效益难以为继,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将会日益下降。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来赶超美国显然并不现实。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