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鮑爾森的新風格能否帶來對華關系的新成果?

新上任的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本周開始了他的中國之行。鮑爾森在就任財長之前,任職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作為銀行家的他,在過去的十五年間七十次訪問中國,与中國政府的高級官員、銀行界和企業界的人士周旋于盃斛之間,也曾為高盛公司取得了一些的訂單。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布什總統任命在中國人脈廣泛的鮑爾森接替斯諾擔任財政部長,有利于打開美國与中國之間在貿易和其他雙邊關系方面長久以來的僵局,能為美國國家爭取一些“中國訂單”。

鮑爾森作為財長的首次中國之行果然与其前任不同。首先,他沒有在出訪前對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做法進行公開的批評,也沒有大聲指責中國不公平的匯率政策導致了美國在對華貿易上產生了大量的貿易順差。与此相反,在訪問中國之前的一次公開講話中,他公開贊揚了中國在經濟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并表示中國被視為世界的領導者是當之無愧的。他認為,認為一個強大的中國經濟,將令美國工人和美國企業受益。“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一個能夠而且愿意在全球經濟中發揮帶頭作用的中國,与美國的利益息息相關。”

到達北京之后,鮑爾森又与中國副總理吳儀代表兩國元首公開宣布建立“美中經濟戰略對話”机制。并且作為布什總統特使与中國主席的代表吳儀一起開啟了第一次“戰略對話”。實際上,美中之間,早已經有各种形式的高層對話机制,例如美中貿易對話机制、美中經濟對話机制、美中科級對話机制等等。美中高層領導人在各种場合也經常的見面。這次新設立的“經濟戰略對話机制”似乎又畫蛇添足之嫌。

仔細看來,此次由鮑爾森代表美國進行的与中國的戰略對話有一虛一實兩層意思。從虛的方面看,由美國方面提出建立這一机制,的确是給中國領導人給足了面子。中國領導人向來沒有自信,再加上二百年來在國際上受盡白眼,面子絕對是一等一的大事情。自認為“中國通”的鮑爾森當然知道這一點。這次由他出面來給中國領導人一個面子,將來在与中國領導人見面談條件的時候,話便好說許多。

從實的方面看,由鮑爾森出面代表美國總統与中國進行經濟戰略對話,意味著他在華盛頓對華經濟關系的決策層中的地位非比尋常。美國的對話政策制定的過程,充滿了不同部門之間的矛盾与博弈。其間,國會与白宮之間有不同的聲音自不待言,在行政當局之內,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商務部以及美國總統的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等之間的意見也常常相左。雖然這在任何國家、任何政府中都是一個正常現象。但是在一個民主的社會里,這种不同的意見經過媒体的放大,常常會使人感到美國的對華政策似乎政出多門,令人眼花繚亂。現在,通過任命鮑爾森為總統的經濟戰略對話特使,等于向世人宣示鮑爾森在美國政府制定對華經濟政策的圈子內的“核心”地位。

鮑爾森的中國之行今天結束,當然,人們無法指望四天的談判能夠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鮑爾森的在對華關系上的新手法能否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鮑爾森的時間并不富裕,他花了十五年才為一個投資公司在拓展中國市場方面開啟了一個小小的空間,中國至今仍然拒絕給外國銀行國民待遇﹔而他在財政部長的任期衹有兩年半。同時,許多与腐敗的中國領導人打交道的行之有效的手法,美國公司能夠悄悄地去做,美國政府是斷斷做不得的。更何況說到底,一個公司的利益与一個國家的利益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想,美國的國會和美國的民眾對于和面孔死板的中國領導人玩什么“面子”游戲也沒有興趣。他們要的是真家伙。過個一年半載,如果發現中國政府仍然操縱匯率如常,仍然在世界各地支持流氓無賴政權、仍然与民主和人權作對,再多的鮑爾森恐怕也難以說服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