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從農業貸款的流失談起


2004.03.26

經過二十多年的經濟改革,在總体經濟增長的同時,地區之間收入差异的逐漸增大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城鄉之間的差异、尤其是城市居民和農民之間在貨幣收入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去年上任的中國新政府明确地將解決三農問題、特別是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作為本屆政府的一項重要的任務。他們不僅像八十年代那樣,再次通過下發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部署農村工作以期引起各級政府的對這一問題的重視,而且還在減免農業稅負、增加農業投入等問題上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雖然如此,對中國政府的這些政策是否會真正奏效,尤其是其中有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實,不少人仍然持不樂觀的態度。

對中國官方最近披露的一組統計數据的分析,更加劇了人們的這种怀疑態度。根据《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近來發布的金融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根据中央政府重點支農的政策,中國金融系統的農業貸款增長迅速。今年頭兩個月共增加農業貸款八百零二億元。看起來這是一個好兆頭。但是,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另一份報告,卻又引起了人們對這些新增的農業貸款的去向的疑問。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表明,今年頭兩個月的農業投資只有十億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點一。對比以上兩組官方數据,人們不難發現,農業貸款的增加并沒有使得農業投資得到加強。

据說這种農業貸款增加与農業投資減少的矛盾現象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而且由於對通貨膨脹的警惕,國家總体信貸政策已經逐漸趨緊。因此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已經有所放緩。但是非國有的商業銀行,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力比較強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卻仍然增加得十分迅速。不少分析家認為,這种狀況說明地方政府正在打著增加農業貸款的旗號,挪用農業貸款繼續大搞重复建設和政績工程。除非能夠找到更有說服力的証据,這個分析似乎是對農業貸款增加与農業投資減少的矛盾現象的合理解釋。

這個分析,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症結所在。那就是,中國的的地方政府沒有在解決三農問題上真正下气力,甚至可以說他們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一個障礙。這當然首先是因為地方政府的收入、地方政府官員的個人福利与農民境況的改變沒有什 關聯。試想,辦發展工業是增加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大搞城市基本建設是腐敗德政府官員個人收入的重要來源。他們怎 會輕易放棄掉這些与他們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東西,去做那些雖然利國利民,但是對他們個人而言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這是人之常情,這個問題不是靠說服教育和提高覺悟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靠兩條:一條是在制度上切斷地方政府對農業資源的攔截。做到這一條實際上是与市場導向的改革要求一致的。中央政府不僅應該將各种農業補貼一步到位,使之不通過一層層地方政府的盤剝直接落實到農民手中,而且還應該根除地方政府對金融机构的干預。另一條則是讓中國的農民組織起來,使之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力量,捍衛他們自己的權利。有了這一條,地方政府官員就不得不考慮農民的利益,至少在他們做損害農民利益的事情的時候,不得不有所收斂了。能不能做到這一條,人們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新領導人是真的想改變現狀,還是如同過去五十年間中國共產党不斷重复的那樣,又一次葉公好龍而已?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