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評論﹕千年興衰,百年挫折--中國人帶著困惑走向2000年

在舉世慶祝新世紀和新千年到來的時刻,每一個稍有歷史感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回顧人類和本民族在上一個千年和百年走過的歷程。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不能不對中國文明千年的興衰和百年來的遭遇感到痛心和困惑。一千年前左右的北宋時期,中國文明之昌盛為當時其他文明所望塵莫及,雖歷經朝代更迭,中國文明的技術和經濟優勢,幾乎保持到十九世紀。據國外學者估算,中國在183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世界總額的百分之三十,在當時世界經濟上的地位比今天美國的地位還要高。也就是說,在上一個千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中國人相對當時的世界,比今天的美國人還要闊氣得多。但是,從十六世紀以後,歐洲的發展明顯加快,而中國文明則逐漸失去了活力,以致到了十九世紀,中國與西方的力量對比急劇逆轉,在上一千年的最後一個世紀,中國文明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機。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可以概括為追趕西方文明的努力不斷遭遇挫折的歷史。不錯,中國現在有原子彈、衛星和洲際導彈﹐但是,一百年前中國的北洋水師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之一。中共現在的當權者,在最近的國慶中,大肆炫耀軍備,但是,這些現代兵器不能掩蓋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中國經過一百年的奮斗,雖然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是並沒有達到追上西方發達國家的目標,更嚴峻的事實是,在新的世紀之交,中國象百年以前一樣,由于變革的失敗而再度陷入全面的社會危機。今日中國大陸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依然俯拾即是,中共當權者對此無法掩蓋,但是,他們一直向中國百姓灌輸這樣兩個觀點,第一,中國之落後是西方對中國的欺凌造成的;第二,中國的落後是技不如人,而非價值觀不如人。雖然中共的現領導人身著西裝,甚至能講洋文,並自稱信仰源于西方的馬列主義,但是他們試圖傳遞給中國百姓的信息與一百年前清末統治者並無二至。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無非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現代翻版。中共現領導層與清末統治者內心的強烈共鳴,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就是為什麼有關清朝皇帝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在大陸大行其道的原因。強烈的共鳴來自他們陷入的極其相似的困境,那就是﹕一方面,在無法抵御的西方文明沖擊下,中國內部產生巨大的社會變革壓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上而下變革的合法性基礎,兩個政權都都很難從中國傳統文明中獲得足夠的資源來擴大改革的政治基礎,支持變革的成功。清末統治者的最大弱點是,他們代表的是一個少數民族的政權。雖然在文化上滿族已經與漢人高度同化,但是,這並不能避免漢人中的革命派在政治上利用他們的弱點,何況這個少數民族政權已經極其腐敗。中共統治者的最大弱點是,他們是一個以馬列主義的激進理論為意識形態的革命政權。按照他們的正統理論,解決社會危機的唯一途徑就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改良。作為統治者,中共當權者並沒有特殊的免疫力避免被權力腐蝕,但是,當他們主張用改良的辦法來清除自身嚴重的腐敗,他們就遇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問題。走向2000年中國人的最大困惑是,二十世紀中國多次革命的血腥悲劇已經證明,實現中國的現代化,革命是一條走不通的歧路。但是,百年來多次被革命的狂飆席卷過的中國大陸,不僅至今仍然被一個專制的革命政黨所統治,而且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價值真空和一個缺乏自治能力的社會和經濟機體。在這樣畸形的社會生態下,推行自上而下的變革,很容易使改革成為少數人剝奪多數人的新遊戲。中國大陸的知識份子在總結二十世紀的慘痛教訓之後,終于提出了"告別革命"的主張,但是,激進主義浩劫之後留下的荒漠,已經沒有多少植被可以用來抵抗另外一場可能發生的激進主義風暴了。二十世紀,對于中國來說一個現代化的理想不斷被專制暴政的惡夢取代的世紀。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有多少信心﹐他們實現現代化的理想會在這個百年之中,夢想成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