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入世談判擱淺
2000.10.05
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第十二次會議於九月二十八日在日內瓦結束。如同許多西方的觀察家所預料的那樣,在這次歷時三周的談判中,中國方面与世貿組織沒有能就一些最主要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中國談判代表將於十月底重返日內瓦,繼續進行為期十四年之久的申請加入多邊世界貿易体系的馬拉松長跑。 雙方的談判代表在此次會議結束後發表的評論都頗為客气,只是些例行的外交辭令。世貿組織中國組主席吉拉德說,此次會議在一些領域取得了具体成果,同時法律文件的起草還存在很多困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中國談判代表團團長、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的評論則更加含糊,只是說"各方面正加緊起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法律文件的工作。這標志著中國入世工作的重點已經從雙邊談判進入多邊談判。" 許多人認為,自去年十一月中美簽署雙邊世貿協議之後,中歐以及中國与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都相繼完成了雙邊談判,達成了協議,中國入世的障礙已經掃除,剩下的將只是程序性的文件起草工作。尤其是不久前美國參議院通過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法案之後,這种樂觀情緒更為普遍。 事實上,事情遠非如此簡單。根据世界貿易組織的章程,申請國与要求進行雙邊談判的世貿組織成員國達成協議只是申請程序的第一步。緊接著的是多邊談判。在多邊談判中,世貿組織的工作組將与申請國根据前一階段雙邊談判達成的各項協議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規定,起草具体的多邊法律文件。在所有這些文件完成後,再由各成員國正式通過并簽署生效。 當前在日內瓦進行的多邊談判擱淺,不僅反映了中國与歐美各國之間對世貿組織程序的不同認識,也表明雙方存在著由來已久的相互猜忌。 出於中國國內政治形勢的需要,中國希望盡快完成入世程序。中國方面認為,自己已經在雙邊談判中作出了讓步,并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信守承諾。因此,在中國看來,歐美各國在多邊談判中要求中國將承諾具体化,是對中國的不信任,甚至是借机迫使中國作出進一步的退讓。而歐美各國則認為,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法治組織,必須將各种承諾法律化,并將落實承諾的步驟具体化和透明化,這樣在今後的操作過程中才有監督的可能。否則任何承諾都有落空的危險。 中國駐英國大使本周一在倫敦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中,當前世貿組織的總干事和英國貿工大臣面發出抱怨。他形容世貿組織就象一些俱樂部,已經加入的成員總在想方設法地迫使後加入者付出更高的會費。而英國貿工大臣在講演中則公開表示,歐共体在中國入會的問題上必須堅持原則,在簽訂保証中國能落實承諾并接收外界監督、仲裁的法律文件之前,不應該受一個人為的時間表制約而讓中國入世。他認為,中國是個大國,倉促而無原則地批准中國入世不僅不符合世貿章程,同時也將會給世貿組織今後的運作留下隱患。歐共体貿易專員拉米則在同一場合直截了當地表示,中國在多邊談判中的態度表明,中國還沒有做好入世的准備。 談判將繼續下去,不管什么時候能達成協議,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進一步學習世界通行的貿易規則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學習什么叫做法治。 在下周,我將具体討論中國加入世貿多邊談判中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