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中國大陸不能永遠成為民主的例外

胡錦濤在訪美期間屢次提到“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不少人聽了喜出望外,一些華文媒体更是大聲喝彩。從字面上看,這句話的邏輯是,民主是現代化的必要條件,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就要實行民主。但仔細捉摸胡錦濤講話的前言和后語,就會發現其實胡錦濤的民主邏輯遠遠沒有這么簡單。

胡錦濤認為,如果把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就僅說成是經濟改革是不全面也是不符合實際的﹔事實是1978年以來,中國實行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改革。他強調,中國目前的政治体制基本适應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后中國仍將根据國情和民意,積极穩妥地推進政治体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并要進一步丰富民主的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在這個令人昏昏欲睡的八股文字里,隱含著胡錦濤的民主和現代化邏輯三段式。這個三段式說的是,過去中國是講了民主的,現在沒有必要講民主,將來時机合适再講民主。的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共在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時期,進行了一些政治改革,而今日中國的經濟增長确實与當年部分民主的推行分不幵。但在民主的主要層面,中共裹足不前,乏善可陳,甚至倒退。譬如,中共曾經嘗試差額選舉,但一直到胡錦濤,中共最高領導人都是指定接班的。中共也給了人民一點言論自由,但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全面回收了。中共曾搞過新聞改革,但新聞界的春風也衹吹到了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中共也討論過如何應對民眾反對官倒的呼聲,但到了關鍵時刻,人民解放軍用机槍和坦克堵住了人民的嘴。

那么現在呢?依胡錦濤這個“唯物論者”的看法,中國現在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基本搭配。言外之意,政治体制沒有改革的必要,民主也沒有進一步實行的必要。事實上,中國長期追求“發展是硬道理”,導致政治体制的嚴重落伍﹔政治体制的嚴重落伍,引發了許多政治和社會矛盾,反過來,對經濟現代化的持續發展构成了最大的威脅。本來緩解這些矛盾的唯一辦法是,重新啟動中斷了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建立民主監督机制。但是,胡錦濤上任后,民主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言論自由不是松了而是緊了,結社自由不是寬了而是嚴了,新聞自由不是活了而是死了。政治体制改革更是遙遙無期。

胡錦濤民主邏輯的第三階段,即,今后將積极穩妥地推進政治体制改革,最給人以希望,最給人正面的想象空間。當然,胡錦濤有自己的民主定義。他的定義顯然是共產党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不管胡錦濤的民主定義如何,不尊重人權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不讓講話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不讓思想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不讓選舉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逮捕十個异議人士,釋放兩個异議人士,絕對不是民主!要走向明天的民主,先要承認今天的不民主,更不能把今天的不民主當作民主。

大約一年前,美國國務卿萊斯在舊金山有個演講,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中國不會永遠成為民主的例外。環顧中國的周邊鄰居,民主已成普遍的選擇,而中國還是一個孤獨的巨大的例外。十几年前,北方的蘇聯老大哥和蒙古小老弟紛紛拋棄專制選擇民主,扎扎實實走上了經濟复興之路。今天,南方的曾在同一戰壕并肩抗美的越南兄弟,在經濟改革之后,也拉開了拋棄共產專制、實行自由普選的政治改革序幕。坐落在西部的鄰居印度,更是以民主促現代化的無級加速,赶超中國的經濟增長。至于位于東方的日本、南韓還有台灣,民主与現代化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放眼世界,東歐、南美、甚至中東,民主化成為全球化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錦濤在訪美的前几天,拍著連戰的肩膀,大聲吟誦:“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什么是世界潮流?國家認同固然很重要,民主認同才是真正的世界潮流,而且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胡錦濤應該体認到,民主是人類的滄桑大道,中華文明要在世界和平崛起,必須走民主憲政之路。中國不能永遠成為民主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