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離開韓國到了日本訪問,而對於這次溫家寶到韓、日兩國訪問,大家似乎都會把焦點集中於日本。這次溫家寶到日本的時間相距上次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問日本的時間差不多有七年。相對來說,上次朱鎔基訪問日本時,當時的中日關係是比現階段要好一些。
有些人會說溫家寶這次到日本訪問,是一次“融冰之旅”,而溫家寶在離開韓國到日本的時候也說過同樣的說話。他在韓國訪問時,就曾經提及在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的關係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在這樣的基礎上公正、合理地去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其實,中國跟韓國之間的分歧是沒有跟日本的那麼嚴重,而中日之間的分歧主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就是在於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於中國或東北亞地區所犯下的戰爭罪行,由於日本沒有懺悔的傳統,直到今天仍然是死不改悔。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對近日有關慰安婦之爭議竟然輕輕地淡然處之,跟多年前的首相之說法明顯地有很大的差異。其實,大家都知道日本目前的政府是右派的,右派政府對於上一代在二次大戰中所犯下戰爭罪行,都仍然是採取淡化、低調的處理方式,甚至是歪曲歷史的事實。
目前,中日雙方關係之間的最大分歧就是在於能否公正、合理地去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當然,站在中國人的立場,對於日本政府這樣處理歷史問題的態度實在是不滿意的,但是中日雙方在合作關係上、或是在經貿往來上以及在各方面之交流,也不應該因為歷史問題的分歧而受到影響。事實上,中共政府對日本一直以來都是採取比較忍讓的態度,甚至會讓許多中國人認為,特別是那些民族主義者會認為,中國政府跟日本交往的時候,雖然還沒到卑躬屈膝,但始終是無法彰顯中國人的尊嚴。
當然,有些人會說中國還欠日本的錢,但事情是要一件一件來算。最近,大家都可以看到有關慰安婦以及中國人民要向日本索償等的問題,是會一直被追討下去的,要是日本不去認真處理,只作模糊的解決,大家是不可能就當成從未發生似的。如果把日本與德國作比較,德國起碼有懺悔的傳統,對於二次世界大戰所犯下的罪行,以後的德國政府都是一律承擔,作出道歉和賠償,但日本就沒有這樣做,就算是做也是心不甘、情不願。
還有的是目前美國與日本對於中國似乎仍然是有一種圍堵的心態,在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略上,美日兩國明顯地是聯手要去圍堵中國。目前,由於中國開放的關係,其經濟不斷地以成長,在可見的將來,中國必然會成為亞洲地區的經濟大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日本也有“中國威脅論”的心態。
究竟要如何解決中日之間在歷史問題上的分歧呢?我認為日本人、日本政府應該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中國政府則應該不卑不亢,不能卑躬屈節,這是中國人的尊嚴,不可以因為跟日本的經貿關係以及其他的利益而把中國人的尊嚴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