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共運專輯﹕拯救蘇俄的美國面包--寒山

看過蘇聯電影《列寧在1918年》的人都會記得這樣一臺詞﹕"牛奶會有的﹐面包會有的。"這是列寧的衛士瓦西里前往鄉下征糧前安慰餓的半死的妻子時說的。三年后﹐當俄國處於革命后最可怕的大飢荒時﹐面包和牛奶忽然真的有了。不過不是從被蘇維埃政權搜刮得顆粒不剩的農村﹐而是從萬里之遙的美國。這里有一個為國際共運正史諱莫如深的故事。1918到1920年列寧實行窮過渡﹐弄得民不聊生﹐1921年又逢俄國大旱﹐數千萬人瀕臨絕境。列寧一方面繼續把有限的外匯拿出來給第三國際搞世界革命﹐另一方面又打起了以危在旦夕的數千萬俄國人的生命要挾西方援助的主意。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又怎末好意思向萬惡的帝國主義開口要吃的呢﹖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列寧有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找來了高爾基﹐讓他組織一個非官方的"全俄拯救飢餓委員會"向西方求援。高爾基本來正在為被契卡關押的和迫害的知識分子求情﹐現在正好利用機這個機會向列寧提出釋放一些著名知識分子以增強這個委員會的民間性質﹐列寧只好忍耐。於是一大批下獄的知識分子和前政府人士被釋放﹐其中甚至包括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女兒。7月13日這個委員會成立﹐同時高爾基在西方報刊上發表文章﹐呼籲救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甫洛夫和格林卡的國家"。列寧清楚地知道假如他說"世界上第一個工人的祖國"是換不來牛奶和面包的。7月23日高爾基的呼籲就得到了美國商務部長兼救濟署長赫伯特?胡佛的回應。胡佛提出兩個條件﹕釋放被蘇聯關押的7名美國人﹐美國救濟人員在蘇俄分配物資時不受蘇方乾預。列寧雖然在給政治局的信中大罵胡佛﹐說是要當眾刮這個美國佬的耳光﹐但他再一次忍了。8月21日雙方簽訂里加協定﹐9月1日美國救濟總署第一騪船"鳳凰"號到達彼得格勒﹐運去了700吨糧食。美國救濟署在蘇俄得救濟行動持續了兩年﹐運去了70萬吨以糧食和藥品為主的物資﹐光物資發放站就有15000個﹐共花費了6千萬美元﹐而蘇俄在美國只有1千萬美元的存款。除了美國國會的撥款﹐美國紅十字會、聯邦教理會和基督教青年會等民間組織發起了大規模的籌款活動﹐籌集到了數百萬美元。在這次行動中﹐至少有一千萬以上的俄國人(多數是兒童)因為這批美元而獲救。在留下的照片中﹐人們至少可以看到連包裝面粉的布袋都被俄國人用來作成御寒的棉靴。西方頭號帝國主義如此誠心誠意幫助自己死里逃生﹐蘇俄自然是掩誘ㄕ矰S驚又喜的心情。在給胡佛的一封信中﹐高爾基盛贊美國的幫助"將作為一項史無前例的偉業載入史冊﹐千百萬從飢餓中被拯救出來的俄羅斯人將永遠銘記在心。"1923年7月18日﹐蘇俄政府為美國救濟署在俄國的人員舉行酒會﹐由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加米涅夫宣讀了一份聲明﹐不但感謝美國救濟署、胡佛本人和他在俄國的代表﹐還說蘇俄全體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美國人民的慷慨援助。這份聲明還被印在卷軸上﹐裝在一個精美的框子里送給胡佛﹐至今還陳列在斯坦福大學的圖書館里。當然﹐所有這些當時也釵}非虛情假意的贊美并不妨礙在救濟行動結束后﹐蘇聯方面轉而把它說成是帝國主義最陰險企圖的大暴露﹐例如乘機進行間諜活動和把沒人要的東西運到蘇俄﹐等等。在二次大戰后﹐蘇聯方面為對抗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還讓幾個苟活下來的參與過胡佛救濟行動的蘇聯人發表聲明﹐說自己就是在那次救濟行動中被美國人拉下水當間諜的。最有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全俄拯救飢餓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上。那些知識分子和社會名流們滿以為自己替布爾什維克立了大央M不說論它瞏鄐]會將前嫌一筆勾銷﹐於是紛紛前往出席。哪知道讓布爾什維克逮個正著﹐一網打盡﹐送回了他們該去的地方。他們對蘇維埃政權不再有用之日﹐也就是列寧的忍耐到頭之時。大概唯一漏網的是托爾斯泰的女兒﹐後來她去了美國﹐中老在新澤西州的一個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