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面面觀﹕兩岸三地離婚率對比(下)--姬麗思

不少調查數字顯示,多個地區的離婚率有上升的趨勢,以亞洲為例,台灣、香港、中國等地方的離婚率都在上升,其中台灣及香港更在亞洲分別名列榜首及第三位。上一集探討過台灣及香港離婚率上升的原因,今集繼續探討兩岸三地離婚的情況。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婚姻調解服務的個案顯示,香港離婚率最高的年齡組是31-40歲,另外,結婚年期11-15年的夫婦離婚率亦是最高,陳霍玉蓮表示,這正是婚姻從沖突至和平的階段。她又說,31-40歲正是人生面臨事業家庭的高壓力期。在中國方面,根據政府年報的資料,一九九八年中國有近一百二十萬對夫婦離婚,与結婚數字相比,每七對半夫婦就有一對離婚;在八零年時,是每二十一對才有一對離婚。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徐安琪認為,九十年代中國離婚率上升,与改革開放有關,但其關係並非在于西方開放的性觀念入侵,而是在于經濟發展。徐安琪又表示,以前,行政單位對個人私生活管束嚴格,由於怕影響自已工作晉升或出國留學的機會,對離婚的決定會有所顧慮,改革開放後,單位的注意力轉到生產及經濟發展上,對轄下員工私生活的控制減少,亦是離婚數字上升的原因。有關造成婚姻破裂最終導致離婚的主要原因,兩岸三地有共通之處,都是因為婚外情。北京更流行一首歌謠,內容是"握著小姐的手,我的心在顫抖;握著情人的手,一股暖流湧心頭;握著老婆的手,好比左手握右手,一點感覺都沒有。"有人認為,對中國而言,第三者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不過,徐安琪並不同意這個講法,她說,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僅在八、九十年代,實際上在五、六十年代,第三者也是離婚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婚外情為離婚主因,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的陳霍玉蓮有這樣的見解。陳霍玉蓮又說,婚外情破壞了彼此的信任,即使修補了,亦容易死灰復燃。另一方面,陳霍玉蓮表示,其中一方有婚外情是對另一方自我形象的一大挑戰。離婚率上升不單是中國、台灣、香港,而是一個全球的現象,台灣晚晴協會的施寄青預測,進入二十一世紀,傳統婚姻制度會續漸解體,以另類方式出現,例如假日伴侶、階段性單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