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不完全統計,大陸上網的未成年人已達到1500萬。在中國當局連串收緊網絡言論的打壓聲中,擁有80萬少年和兒童註冊會員的“雛鷹網”,不知是官方還未注意到,還是特意對這個網站“網開一面”,青少年可以在這裡集體反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抒發他們對人生社會的各種感受。雛鷹網的台商主辦者稱,現在的孩子如果從小就接受公民意識教育,將來就有可能成為民主社會的一部份。
儘管中國當局上個月才剛剛宣布,將加強堵截網誌以及搜索引擎中的部份資訊內容,以“淨化網絡環境”,可能雛鷹網的目標人群年齡較小,或者少年兒童大多對敏感的政治話題不感興趣,所以,成為當局眼中較為安全的領域,小朋友們可以暢所欲言。
一名姓李的大陸小學女生在雛鷹網的網誌上表示,由於自己是女孩,媽媽把她當作家裡的二等公民對待。李姿說:”我希望去另一個世界,一個男女平等的世界。”字裡行間,充份反映了部份大陸家庭重男輕女的現狀。
另一網名叫”天外灰狗”的浙江女孩則在其網誌上說:”只有父母不在家的時候 我才上網,我不會讓他們知道的。”由於害怕受到懲罰,她拒絕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她還說:”他們(父母)認為上網會影響我的學習,分散我的精力。”
“天外灰狗”早前將自己描述成學校家課的奴僕。她寫道:”傷心,我可找誰傾訴?爸爸,不敢;媽媽,陌生;朋友,沒有。”今年4月,雛鷹網的小朋友開始集體反抗父母,紛紛發表抗議父母體罰、給孩子太多壓力及沉溺於麻雀耍樂等帖子。
小劉是去年到加拿大讀高中的小留學生,對大陸的生活和朋友她都時常牽掛,她也有上過雛鷹網,她說,這個網的博客和聊天室都很難進去,可能是太多人上這個網了。小劉說:“我覺得雛鷹網總體上來講都可以,它的博客搞得不錯,因為它有日歷,背景也可以換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卡通,論壇和聊天室平常很難進去,可能是很多人上這個網絡的關係吧。”
在網上,“小博客”每天透過網絡書寫自己的遭遇和心情,增進了友儕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有一名小博客說:“有些事,跟父母講,他們不理解,而且他們工作忙,也沒有時間聽我們說話”。目前大陸有數以十萬計的少年兒童網誌寫。
加拿大小留學生小劉認為,當局和父母都不必太介意網上的批評,因為,父母在家裡有太多的尊嚴,子女在網上罵罵,只不過是發洩一下,並不表示不愛父母。小劉說:青少年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罵父母,這都是一種發洩,我們這樣說,並不代表就是恨父母,可能在家裡父母權力比較大,子女受到壓抑而找不到發洩的途徑。 中國少年雛鷹網很有來頭,是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年工作委員會主辦,於1999年11月正式開通。值得一提的是,雛鷹網重要的投資夥伴有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李嘉誠基金、長江集團外,還有來自台灣富豪施振榮的宏 中國基金和宏 集團。整個網站至今已投入近9300萬港幣。
雛鷹網以7-16歲的少年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青少年可以上網看 新聞、補功課、看電影、玩遊戲、欣賞藝術佳作、找朋友聊天,親手製作自己的網頁等等。
雛鷹網董事長、台商王叔華稱,與他合作創辦雛鷹網的少先隊許多負責人都在西方接受過教育,他們希望中國的下一代擁有公民意識。他續稱,與成年人不同,現在的孩子如果從小就接受相關教育,將來就有可能成為民主社會的一部份。

據不完全統計,大陸“網絡成癮”的青少年至少有440萬。經常聽聞青少年網迷一上網就連續數天,不吃不喝,損傷身體,以至損害家庭的消息。這些上了癮的青少年,主要表現就是對網絡操作時間失控,而且隨著樂趣的增加,欲罷不能,難以自拔。
近年時興的網絡日誌,在青少年中流行得很快。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較早前宣布,內地博客總數已達1,642萬人。儘管還沒有青少年博客總量的統計,但雛鷹網的博客頻道推出短短140多天,年齡介乎10至15歲的“小博客”網誌就突破10萬篇。
加拿大小留學生小劉覺得自己並不是上網成癮,但她覺得,上網已成為他們這一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她說,她已很習慣使用互聯網,很難想像沒有網絡怎樣生活。小劉說:現今的網絡對於青少年是很重要的,對於我自己來說,如果沒有網絡的話,可能活不下去。網絡已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天都要在網上跟朋友聊天,因為我的朋友來自世界各地;或者是跟父母聊天。上網還可以獲取信息,包括新聞、娛樂等等,
據調查顯示,青少年上網,多數是玩電子遊戲,佔88%,玩網絡游戲的佔24%,在上網時間方面,有兩成三人每天玩3到6個小時,玩遊戲一次最長持續時間為7到10個小時的佔一成三,經曆過晝夜連續(超過20小時)玩網上游戲的學生達7%。
如何引導子女上網,對現代的家長都是一個新課題,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痛。有的人簡單地禁止子女上網,這往往造成反效果,令學生課餘背?家長去網吧,甚至為了上網離家出走。廣州的張先生是一個開明家長,他有一個正在讀小學二年班的女兒,他認為,女兒尚小,應有限度地引導她上網,例如,將電腦擺在客廳,上網的內容大家都看得到,他還為女兒設定一些有益的網站,先過濾了不良訊息。張先生說:關於小朋友上網的問題,我覺得不應太多限制他們,應給他們在網上有比較大的自由度。當然,作為負責任的家長,也要有適當的監控,在上網時間上也要有限制,要合理分配小朋友休息、上網和做功課的時間。
對於有的學生在網上罵老師和家長的情形,張先生認為,這些都是小朋友的言論自由,應該理解和包容。張先生說:如我讓我知道他們在網上提出有什麼對家長不滿意的,反而日後與他們溝通有幫助,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教育人士認為,造成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家庭中家長和學生不能順利溝通,學生感到沒有地方體現自己的價值;目前學校看重分數的“應試教育”,使一些學生厭惡學習而追求別的刺激;獨生子女過分呵護,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感到孤獨等等。這些,都使青少年更容易沉溺於那些怪異刺激、虛無縹緲的電腦網絡遊戲中難以自拔。
事實上,大陸也有限制青少年上網的措施,例如,現正採取的是遊戲的審查制度。可以這樣講,凡是正式出版物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包括網絡版。
中國政府在實施對互聯網內容審查的的範圍、力度和標準有別於絕大多數國家,受到外界批評。希望更多網站好像“雛鷹網”一樣,不受官方審查,令網友享受到更多言論自由。(夏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