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4月26日就香港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和2008年立法會選舉進行釋法,否決07/08雙普選後,有關的爭議就一直持續。
在該次的會議上,人大常委確定2007年香港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以及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都不實行一人一票的普選方式進行。而功能組別及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佔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亦維持不變。
在這個框架下,特區政府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政制小組,研究香港的政制發展。一般相信,政改方案是行政長官曾蔭權兩年任內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而許仕仁甫上任政務司司長一職,馬上走入了“熱廚房”,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據政府透露的消息,曾蔭權首份施政報告定於10月12日發表,政制發展第五號報告書將趕在9月發表。負責政改方案的許仕仁,較早前被傳媒揭露上月底曾“秘密”訪京,與中央有關官員會面,這次會面被視為為政改問題尋求中央的意見。
許仕仁亦在近期就政改問題向外界“放風”,測試民意的反應,據悉,他計劃提出的主流方案是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新增五名功能組別議員,他們將由500多名區議員互選產生,藉此增加民選基礎。另一方面,該批區議員全部加入800人選舉委員會,負責在2007年推選第三屆特首,此構思同樣是希望增加推選委員會中的民意代表成份。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現時500多名區議員中,近400人是直選產生,因此,如果新增五名功能組別議員,由他們互選產生,民意基礎相對較佳,因而較易為市民所接受。
不過,鍾劍華補充,委任與直選區議員是否應享有同樣的權力,此外,現任區議會任期至2007年底,如果他們真的加入800人選委,選出第三屆特首,他們的代表性可能會引起一番爭議。除此之外,鍾劍華認為,選舉的方式亦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雖然政府傳出的方案已增加民選成份,但根據人大定下的框架,立法會每增一名直選議員,就要相對增加一名功能組別議員,鍾劍華表示,在這個規範下,基本上已把制度的組成鎖死,對權力均衡方面並無改變。
其實,民主派人士對增加議會內功能組別的議席極有保留,認為此舉無助香港民主發展,更非邁向普選的正途,除此之外,政府傳出的方案對民主派一直要求的普選時間表更隻字不提,如此的政改方案可謂新瓶舊酒,並無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