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视频文件:台湾著名女指挥家黄智惠女士指挥欧亚管弦乐团,前大陆琵琶演奏家潘静女士独奏在维也纳首演潘晓南女士作品《琵琶行》Opens in new window ]
十月十三号,来自台湾的著名旅德女作曲家潘晓南女士的新作《琵琶行》在被称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的圣彼得教堂举行了首演。这场音乐会题为“台湾之美”,除了首演了潘晓南女士的作品外,同时演奏了莫扎特、贝多芬等的著名古典乐曲,以及具有典型台湾亚洲特色的其它音乐作品。音乐会由曾经留学奥地利的台湾著名女指挥家黄智惠女士指挥,欧亚乐团演奏,八十年代在大陆成名的琵琶演奏家潘静女士独奏。
潘晓南女士的新作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一位批评家甚至认为,潘晓南女士的新作让人们看到现代表现手法和古典内容有机的和谐性,这部作品堪称为经典性的、教科书式的。为此,关于潘晓南女士自己如何诠释这部新作《琵琶行》,记者采访了她。
潘晓南女士首先对记者说,“琵琶曲子当然已经有很多,像《十面埋伏》它已经非常具有震撼力。但是除了《十面埋伏》,在它以后再也没有别的一些这样的作品。我听潘静讲,当然也有一些现代音乐的人想尽办法把评琵琶弄出一些其它音响出来,但是它的效果不是很强。也就是说不是象古曲以前那个样子,因为古曲一般来说都主要是旋律吗,只有《十面埋伏》它其实旋律不强。《十面埋伏》它是在技巧上,在描述战场上的气势是非常强的。这个是琵琶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我觉得任何其它国乐乐器做不出来。”
为此,关于《琵琶行》,潘晓南女士介绍说,“所以我是这样想的,我如果写的话,就不能够写成十面埋伏式的,要写一个不一样的。为此我就想,白居易的诗里头其实是非常古典浪漫的。因为他是在船上,听到对岸琵琶女弹的琵琶声音,就把她请到船上来认识了她。琵琶女自己弹奏起来,就在他们彼此两个人的感动之下产生了诗里面最有名的句子‘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其实是这首诗里最重要的一点。”
为此,关于这部作品欣赏和理解,潘晓南女士进一步具体介绍说,“如果你真的听到我的曲子后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音乐的境界了。你会感觉到,那个诗里的人都活了出来。因为我把它写成好像两个人对话一样的这样一种意境。首先你会感觉有两个人在船上,因为弦乐可以做一个水上伴奏的声音,从一开始,那个弦乐的声音让人们感到大家都是在船上。当然最好是也有舞者来表演,那是最好。
我也很希望,在德国的下场演出就会增加一个念白,就是直接把原文用中文念出来。如果说以后那个地方有兴趣能够演出的话,如台湾或者中国大陆哪个地方,那这些念白都可以用当地的语言把白居易的诗念出来。我是觉得,文化要结合当地的,不是本土化那种,而是说跟我们现代的人有联系的那些东西,经由语言和音乐联系在一起。”
以上是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