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华人就如何看待过年放爆竹各抒己见(图)

在中国人欢庆龙年春节之际,中国国内有关如何看待燃放爆竹烟花爆竹的议论引起关注。一些旅美华人表示,以燃放烟花爆竹来表达祈福或喜庆是中国人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不宜禁止或取缔,但是有关部门可以对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和地点作必要的限制和管制。

0:00 / 0:00
资料图片:烟花爆竹(昵图网/yinheng)
资料图片:烟花爆竹(昵图网/yinheng) (Photo: RFA)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七言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因文革中张春桥的引用而变得家喻户晓。

王安石在诗中寄托的政治理想暂可不表,他所纪录的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一种民俗、一份性情。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中国政府之强势,当然不在话下--至少在城市不成问题,但是谁能成功地禁止或压制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性情?

当然,希望取缔烟花爆竹的人的用意并不坏。每年总有若干人被爆竹炸伤后送进急诊室,烟花爆竹带来的污染物对人体有害也是事实。

然而,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表示,什么事情都拿科学来说事儿就没劲了。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很有限,严令禁止势必引起民众的反感。

“不能够凡事都跟科学呀、环境污染来说事儿,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事情,而且这个污染并不是什么太大的。这就跟在国庆节放烟花一样的,爆竹污染说起来比烟花还差远了。但是伤人方面确实是有些报道的。这个形式是广大民众过年或者是喜庆必定要放的这么一种形式。这也是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去了,你去禁止的话会引起民众很大反弹,人民群众肯定会反感的。你把大家过节庆祝的主要的一种喜庆方式给弄掉了,大家肯定会不高兴的。”

不过,谢博士说,以燃放烟花爆竹表示喜庆不可过分,不要没完没了。

纽约华人作家董鼎山表示,传统不可取缔,但燃放烟花爆竹要格外小心。

“中国传统不应该取缔的。最主要的是应该要非常小心,你记得吗以前CCTV房子着火的时候是不是因为燃放把房子烧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我觉得假如说爆竹要取缔的话,那烟花也要取缔。这种中国老的传统我觉得人民应该有权力享受,他们没有什么乐趣,新年来了高高兴兴的。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的管制,我不是说禁止,就是说要小心一点。在美国这里是非常小心的,警察要小心,你什么地方不能放,在人多的地方不能放,在靠近容易烧火的地方不能放。这个当然很重要。我不主张取缔,我觉得中国传统不应该取缔的。”

纽约华人评论家孟玄表示,赞成和不赞成燃放烟花爆竹的两派意见应当折中一下,燃放烟花爆竹应根据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管制。

“这要因时因地来制宜,因为在农村空间比较多,烟花、爆竹污染的问题确实不严重,可是我们现在在城市里头举行婚礼、放鞭炮有的时候就改用放录音带的鞭炮了,就不是真正放鞭炮。像美国7月4号国庆的时候传统上放烟花是一样的意思,可是在很多大城,包括纽约之类的就严格禁止。严格禁止的话还是有人在偷偷地放,郊区的地方放得比较多。在我们的华埠要举办中国新年庆祝的时候,城市里是有一种规定就是不准放炮竹,怕造成很多伤害。于是就找出一个折中性的办法,比如找一个定时、定点特别长(的炮竹),比如说挂在中华公所从楼上挂到底下,然后由警方控制,然后再点放。完全用放录音带(放鞭炮)又让人家觉得太假了。所以城市的居住环境比较挤,容易火灾或者炸伤人,所以这些东西做一刀切的办法恐怕并不是完全适宜。但是在城市里的规定要比较严格一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以前中国不是以城市为主,那时也没有那么多可能造成的伤害,而且现在炮竹之类的如果做的比以前爆炸力比较强的话,或者是那种冲天炮那引起火灾的危险性是比较高,所以我觉得从公共安全还有保障节庆的味道啊,这个东西是一个必须要妥协的东西。全部都禁绝了以后确实让人家有所失,禁止是完全不合理的。”

北京市一环保官员在微博上表示,过节既要热闹,又要祥和,烟花爆竹还是少放点好。这位官员的话说得在理,但多数人是否会听他的也许值得怀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