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柴静雾霾纪录片当局从推动转向降温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海报)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纪录片海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柴静雾霾纪录片当局从推动转向降温 中国央视前主播柴静一套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上周六(2月28日)上午发布在网上以来引发社会极为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多家视频网站将该纪录片放置在了首页位置,人民网还刊出柴静专访,讲述有关纪录片的摄制心路等。 不过,这一热度只持续了不到48小时。3月1日晚,视频网站纷纷将纪录片从首页下架;人民网的专访,包括相关视频均无法打开;许多评论也遭到禁止。

0:00 / 0:00

柴静拍摄的有关雾霾的纪录片在短短48小时内被观看的次数突破2亿,也经历了从官方推动到官方降温的转折性变化。有评论认为,此举或许是中共有意为“两会”让道,也可能是民众的讨论触及到了体制根本的问题,令当局感到害怕。

中国央视前主播柴静一套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上周六(2月28日)上午发布在网上以来引发社会极为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多家视频网站将该纪录片放置在了首页位置,人民网还刊出柴静专访,讲述有关纪录片的摄制心路等。

不过,这一热度只持续了不到48小时。3月1日晚,视频网站纷纷将纪录片从首页下架;人民网的专访,包括相关视频均无法打开;许多评论也遭到禁止。

对于官方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时政漫画家变态辣椒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嘲讽漫画,并写道:老大,不好了,猪圈大乱,都不好好埋头吃食了。

变态辣椒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柴静这套纪录片的摄制,背后有官方的默许是显而易见的,而在该纪录片受到舆论关注的时候却下令禁止传播,或许出于两个原因。

“我猜测柴静这个片子在初期就得到了官方的配合。很多朋友会批评柴静是(政府)帮凶什么的,我不想这么说,因为这个太阴谋论,但是中共可能是利用了她。正好环保部有高官在换位,正好在这个时机,另外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也是做环保相关什么协会的会长,会让人怀疑有没有什么利益牵扯的东西。另外就是环保这个主题,本来在中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我看到一些资料,过去有一些NGO组织或者个人因为关心中国的环保问题,被喝茶,甚至被判刑的有很多。相反,柴静在这个采访过程中非常顺利,官方非常支持。政府从一开始大力推,说明他愿意去支持这个事情,但后来为什么会紧急下架什么的,我猜想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人的讨论就开始注意到这个片子里提到的一些现象,是直指体制本身的问题,是致命的一些问题,可能政府会有点害怕,因为本来他还想把这个(片子)扭转到他能够利用的地方。另一方面我觉得有些网友分析得也有道理,两会要开始了,不希望这个事情占用太多头条,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两会上去,这个也有可能。”

民间环保人士,河南自然之友成员崔晟周二接受本台采访时也表示,他目前正在尝试下载这套纪录片,但很困难,不少下载链接都被移除了。

崔晟认为,无论收紧宣传的这道指令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在给社会添乱。

“我个人认为这是有关的宣传部门、新闻部门,他们惟恐天下因为人们的讨论而大乱。他们这样来收压反而是给社会添乱,应该让人们去讨论,人们的讨论的力量是一种正义的力量,是一种正能量,让大家集思广益,让大家把这些思考汇聚出来。有关部门可能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可能是为了取悦某些利益集团,他们收紧了宣传的口径,舆论空间的收紧。他们自己害怕,他们害怕人民对他们不满,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人们把这种需求、把这种不满表达出来的时候正是一种建设,他们应该面对这种建设。”

虽然相关的讨论被官方强行“降温”,不过,对雾霾议题的关注仍然在社会中不断扩散。被戏称为“柴静概念股”的环保、清洁能源等相关股份连日上涨。

变态辣椒认为,柴静的纪录片将本已对雾霾麻木的人群重新惊醒,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

“这个讨论的意义非常重要,因为雾霾在中国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开始大家还有抗争,还有反感,后来就慢慢麻木了。麻木的一个很明显的迹象就是我在北京生活的时候我就看到有人在很大的雾霾的时候居然还在那里跑步,或者说那个学校也没有停课,还在那里打球什么的。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柴静不管里面的观点怎么样,她是把这潭死水又激活了。”

原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律师张雪忠周一在网上发表文章,指雾霾危机,就像别的公共危机一样,是专属于政府的责任,只能由公众“通过”政府来解决。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控制政府,先通过民选的立法机构制定合理的法规,使每个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与雾霾防治达成适度的均衡和契合;再通过可问责的行政机构进行公正和高效的执法,使大家逐渐形成对环境友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通过独立的司法机构保护每一个人与环境有关的个人权利。但在中国,由于不存在有竞争的民选政治和独立的司法机构,人们的环境权利毫无保障。可以说,中国出现如此罕见的雾霾危机,完全是政权专横腐化、治理溃败失灵的恶果。这一致命危机的产生,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公德,而是因为中国人缺乏权利;是因为政府不但放弃了自身保护环境的责任,而且还剥夺了人民参与环保的资格。如果政府不愿或无力回应公众的诉求,而相关的危机又非解决不可,那么人们就只能考虑如何改造或更迭政府了。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胡汉强/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