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官员日前指出,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银行业用减值拨备处理掉2万亿元不良贷款。有学者认为,中国银行业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影子银行,也就是地下钱庄的问题,已经导致大批投资者血本无归。
中国官方新华社6月23日报道,当天中国国新办就中国债务率分析及对策等情况举行吹风会,中国银监会审计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在会上表示,无论用什么口径算,中国的债务水平都在上升,上升趋势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更严谨还是更宽泛一点的问题。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是存在的,去产能、去杠杆的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是客观的。但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的运行状况,从目前数据表现看,可以说是稳定的,风险也是可控的。过去几年,商业银行用已经计提的减值拨备,核销了很多不良贷款,过去三年,中国商业银行以拨备核销及其他手段处置了约2万亿元不良贷款,都是市场化手段。
英国商会首席经济分析师吴克刚对此表示,他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坏账问题并不十分担忧,因为中国银行的坏账和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银行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房地产上也有一点,但是不多。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中国银行的贷款在结构和内容上和美国、欧洲银行不同,投资在基础设施会有盈利。第二,中国银行的贷款主要是内债,国有银行和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内部协商来处理债务。”
报道说,中国银监会官员王胜邦指出,近年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呈上升态势。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中国商业银行不良率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监测情况看,目前中国大陆的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率水平与全部贷款不良率水平大体相当,但其脆弱性比其他行业更强,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如果PPI即生产物价指数进一步走低,可能对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大,不良率可能上升比较快。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则认为,由于中国大陆的国有银行有政府的支撑,可能倒不了,
“但是一些商业银行是薄弱环节,比如像浦东开发银行这样的民营银行,这些银行背后没有国营银行那样由政府作靠山。”
究竟是什么威胁着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状况呢?夏明教认为,
“一个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影子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往往出现官商勾结,高官和企业老板营私舞弊,缺乏监督,很多人把贷款私吞,甚至转移到国外。”
然而在中国大陆,银子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暴露,夏教授说,
“我们看到,当一些贷款出现问题时,会出现一些高官被自杀的现象。这样大家就把所有的问题推到他身上。但是腐败的利益链条并没有因此而断裂。中国政府对银子银行缺乏监管,最近中国一些影子银行的投资项目出现问题,一些民众的存款荡然无存,出现了上街游行的群体性事件。影子银行的问题是否会继续发酵?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记者:高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