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年献辞:我们有时有力,有时乏力

0:00 / 0:00

中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方周末》去年因「中国梦,宪政梦」新年献词被修改,曾引发社会各政治风波。今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辞以报社三十而立为主轴,称“我们有时有力,有时乏力”。分析人士认为,《南方周末》的这份新年献辞,显然是受到了中国有关当局的压力。

《南方周末》在今年元月1号刊登题为「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的新年献辞,献辞称:「作为一份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纸,我们有时有力,有时乏力,但别无选择,除了努力、专业、有担当地去逼近、追问、表达真实。这是我们与你相依出发的原点,也是南方周末30年不悔的初心。」在这篇新年献辞中 ,《南方周末》还强调会始终铭纪「正义、爱心、良知、理性」。

北京异议人士胡佳星期一晚间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1998年发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新年献词以来,《南方周末》每年都以新年献辞,来展开它作为一份有担当、有责任的报纸在新的一年的新闻理想以及对社会的展望。胡佳说,和去年相比,《南方周末》把2014年新年献词聚焦在“我们创办这份报纸的30周年”,很明显可以看出是受到了有关当局的压力。他说:

“撰写之前就有预防针,后面又经过外科手术式的解刨、删改、嫁接,最后出来就象一个怪胎一样。”

香港《明报》的报道说,《南方周末》的这篇新年献辞,提早一个星期上交预审,比平时的审查期限大大提前。这份献辞的最后,回归到中国当局正在宣传的深化改革的「主旋律」,提到在过去30年,「我们有过坎坷、有过挫折,却从未如此需要浴火重生。现在,改革转型对于我们不仅仅意味着理想与见证,更是生存与发展」。

胡佳对此表示,这篇献辞可以说是一个前后矛盾的怪胎,由此可以看到中国新闻媒体人的无奈和辛酸。

“新年献辞其实代表了南方周末今年一年的走向,就是他所有报道的文章,都有可能掺杂这个,每一篇文章报道都可能这样,就是编辑记者和意识形态下的强权,新闻管制与审查的那些新闻党官之间的较量。”

《南方周末》去年「中国梦,宪政梦」的新年献辞,被有关当局修改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引发民众与记者联袂抗议并遭到当局打压的“南周事件”。 知名维权人士郭飞雄等因在南方报业集团大院门外演讲声援《南方周末》,后被以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逮捕,至今仍在等待当局起诉。

广州维权律师唐荆陵表示,从今年的“南周献辞”可以看出,有关当局对南方报业以及支持者的打压,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唐律师说,

“因为这个献辞回避了去年献辞事件抗议者被抓的事,作为媒体对他们的援助者没有发出声音、提出问题,是媒体的失职。但是,我并无意指责南周工作人员过于胆怯,因为它毕竟是中共控股的喉舌机构,从资本到人事运作各方面都在中共很强硬的控制之下。”

唐荆陵律师表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上任以来,虽然废除了劳教制度并从一定 程度上减少了对访民的打压,但是,据他观察,新一届政府较之前的“胡温政权”,在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及异议人士的打压上,却变得更加严厉。他说,

“他可能一方面在民生方面有所放松,这样他可以获得新的权力的喘息空间,但是在政治领域,他反而会加强控制。”

在2013年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中,中国在179个国家中,排名第173位。虽然中国的排名较之前一年,提升了一位,但仍被认为是新闻极不自由的国家之一。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