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这个赋予底层劳动者特定权益的民生福利现在在中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被冻结,关注民生问题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甘霖表示,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对社会弱势群体影响很大,对政府官员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靠正常工资来维持生计、维持家贴的人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是无所谓,因为他们有很多收入来源,根本不会在乎工资,因为在中国当官、当公务员就有钱。”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香港时,香港地区的公务员主动降薪,以示与普通港民同甘苦、共患难的决心。中国官方媒体有评论认为,时下经济不好,难道政府不能学学当年的香港,考虑通过给公务员降薪办法,与平民一起为国家分担经济负担。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表示,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在目前疲软的经济气候下与稳定就业局势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因为首先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跟最低工资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目前工资的整个水平是偏低的。最高的上海是900多块钱,浙江这一带是950块钱,深圳特区也就是1000块钱。这个工资应该是偏低的。我们看在内地很多地方3、400块钱是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发展到今天,今年是30多年了。如果工资作为一种政策传递出来,我觉得这个信号不是很好的。”
在刘开明看来传递不好信号的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政策已经出台,王甘霖认为这一政策不仅算不上什么经济良策,而且还会为广大民众带来负面的影响:
“中国的穷人多,富人少。中国的大部分资产都掌握在小部分人的手里,而穷人是占多数的。你看我们的社会,表面上看很繁荣。实际上,大部分钱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穷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大部分都是靠工资来维系家庭,他们还是比较痛苦的。”
由于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这一政策波及到的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待业的和农民工,中国国内有评论认为,这一政策“令人怨愤”。既然令人怨愤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什么还不顾民意,让地方政府贯彻执行?刘开明对此表示:
“我觉得现在政府有点乱了方寸,因为现在的确是倒闭的工厂比较多,经济比较困难。可能有很多企业也因此说把问题归罪到合同法,归罪到近年来最低工资上涨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政府就觉得可以暂缓调整来平衡企业方面的压力。”
中国四川在线主办的“天府论坛”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问题在网上设置讨论专区。讨论提出三个问题供网友投票。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危机下,政府这样做正确;第二个问题是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水涨船高”跟着涨;第三个问题是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是否正确还需下一步实际经济运行的检验。结果在101张投票中,92张投票表示反对暂缓。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