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NGO空间仍然狭小

非政府组织在当今世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在中国,非政府组织仍然发展艰难,生存空间极为狭小。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报道

2010.10.06 10:15 ET

中国大陆作家冉云飞10月5号在海外博讯网发表文章,评论中共建政六十年以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他表示,中共建立政权之后,中国民间社会被彻底摧毁,所有的社会团体都被官方控制。这种控制是如此彻底,到1960年代初,由于中国传统的民间赈灾机制,包括乡村富户平仓放粮、赊粥济贫等彻底消失,导致千万人饿死。最近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的非政府组织虽然开始萌芽,但仍然面对官方的极大压力,生存空间十分狭小。

冉云飞的文章也介绍了1949年前,民国政府时代非政府组织的历史。在美国的政治学者陈奎德博士表示,民国时代是中国现代意义上非政府组织最发达的时期,而且有很多著名知识分子参加:

“当时的各种各样的寺院都在发展,不光是陶行知还有晏阳初都是做了很多自己的寺院,而且都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民间组织和政府没有什么关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NGO(非政府组织)就不用说了,但是在中国1949年以后特别是1956年工商业改造以后,中国的NGO(非政府组织)几乎是完全没有了,国家和社会融为一体了。”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管理学教授谢田分析说,人类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远比政府组织悠久,在中国同样如此:

“在中国从远古以来民间的宗旨、宗族、宗祠到文人的学社、到商人的社团、商会,实际上从来都是存在的。一直到清朝民国的时候,民国的时候或者国民党统治期间,像当时中国的那些学术商业或其他那些非盈利机构都非常非常盛行。”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官方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约有两千多个非政府组织,它们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过谢教授批评说,中国有些掌握大量资源的所谓非政府组织,其实是官方机构的延伸:

“这些实际上是个准政府机构,不是真正的非政府组织;第二这已经变成了中共特权,高级干部和特权裙带关系人的一个第二职业,因为它从资金来源到政治上的支持都是从政府那儿来的,这作用是起不到的。”

谢教授认为,行政管理的本质并不是取代,而是鼓励和支持个体的发展。中国以官方和半官方组织取代民间组织的功能,只能导致社会运作的全面混乱。

最近两年,中国传出不少非政府组织组织遭到政府查处和打压的消息,包括关注艾滋病患者权益的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和关注民间社会发展的公盟。陈奎德博士介绍说,虽然在中国非政府组织受到的压力日渐增大,但民间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总的来说现在还是尽管压得很凶,NGO(非政府组织)还是发展得特别厉害。这个发展它是完全无法控制的。”

冉云飞的文章强调,民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包括从海外归国的著名知识分子,都参与了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做出很大贡献。他批评现在的许多海归学者,一心只想和官方合作谋取经济利益,对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毫不关心,甚至有人吹捧支持由官方全面控制社会的做法。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