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纪录片《为西藏而战》获“国际声援西藏运动”2014年新闻奖


2014.10.20 15:30 ET
Untitled-1.jpg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德国分部宣布,将本年度“雪狮新闻奖”授予纪录片《为西藏而战》的制作人德籍华人史明和德国人托马斯•威登巴赫,该作品记录了有关西藏的历史、人文、资源等战略议题。(网页截图/“国际声援西藏运动”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日前宣布,将2014年度“雪狮新闻奖”授予德语纪录片《为西藏而战》的制作人,该作品是由数十人的团队历经两年半完成的,记录了有关西藏的历史、人文、资源、中国中央政府的对藏战略等。

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声援西藏运动” (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Tibet)创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在欧洲设有德国、荷兰和丹麦三个分部。该组织的德国分部2011年设立了“雪狮新闻奖”,旨在表彰用德文发表的有关中国及西藏等的新闻作品。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德国分部10月18日宣布,将本年度“雪狮新闻奖”授予纪录片《为西藏而战》的制作人德籍华人史明和德国人托马斯•威登巴赫,该作品记录了有关西藏的历史、人文、资源等战略议题。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驻德国分部新闻部主任凯•米勒(Kai Mueller)10月20号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介绍说: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由独立评审机构评选出的这部作品,不但力求更全面审视西藏的人文、社会及环境状况,特别是作品还以独特的视角,包括了众多汉族学者、社会活动家等从汉族人的角度,探讨了西藏对于中国乃至所处地区的整体战略影响。”

纪录片《为西藏而战》制片人之一德籍华裔学者史明介绍说,这部历时两年半、由数十人组成的团队集体创作的纪录片,力求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治藏政策在当地发生的影响。史明说:

“纪录片《为西藏而战》主要是从历史、战备、资源等三个层面作出分析。历史上,从50年所谓和平解放开始到59年达赖喇嘛出走,对于中国从领土、外交和国家象征上影响都很大。另外,中国官方对此的宣传和定位也都不一样。比如,1954年全国政协会议选达赖喇嘛作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并不存在分裂的问题。”

史明介绍说,国际社会目前虽然对西藏局势表达了高度关注,但是,外界对中国政府的治藏政策细节仍缺乏清晰的了解。纪录片《为西藏而战》正是着重以时间顺序,力图向外界展示,导致目前西藏问题的更深层原因。影片记录了在达赖喇嘛出走后,随着中苏关系在1957年出现破裂,中国政府迫于战略需要,逐渐将重型国防设施及核心工业向西南、西北部转移。这期间,不但藏东和藏北地区被纳入了所谓“大三线”范围,西藏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也从早前的领土完整,上升到了对中共政权自身来说,更是一种战略生存的需要。

西藏在中国当代的重要意义,体现在经济改革之初,中国内地对西藏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需求上。横贯中国的两条主要河流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而长江支流地带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开发藏区天然能源的要求。他说:

“中国总体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现在已经敲响了警钟。藏区对于中国政策的地位,除了前面讲的两项以外,又加上了全民水资源的宝塔、最后亚洲的水塔。这个纪录片就这三项分析了,为什么西藏对于北京政府这么重要。我觉得,这个纪录片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西藏政策变化的过程。”

史明还特别向本台记者表示,这部纪录片与目前介绍或分析西藏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更多关注中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治藏政策的利益选项问题上:

“一个地区对于政权或中产阶级社会越来越重要,其背景是什么?现在中国城市化,由于水消耗对于西藏、青藏高原的压力,带来一系列包括国际上的问题。从中国的政策选择来说,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包括中国的主流知识界,要把眼光看得更远一点。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选项是对资源采取大规模、消费主义的剥夺模式呢?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不仅是发展路径的问题,也涉及国际战略安全。包括中国人自己的安全、藏人的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西藏自治区,近年来,抗议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事件日渐升级。国际人权组织的统计显示,自2009年2月以来,中国境内藏区已有至少超过130位藏人自焚。中国政府指责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试图分裂国家,并继续在西藏实施军事管制。

史明表示,拍摄这部《为西藏而战》纪录片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包括汉人在内的西藏外部世界能通过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关注中国政府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变化。

记者:何平 / 责编:嘉华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