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性别歧视拖累经济发展


2020.06.17 15:54 ET
ex0617.jpg 资料图片:2020年3月6日北京一座地铁内的职业妇女(美联社)

中国职场中的性别差距和歧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效应。这是美国一家智库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上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性别的差距在收入和就业率方面却在扩大。中国对市场经济控制的放宽,使得更多私营企业、甚至国营单位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益为由,在职场和薪酬方面给予女性不平等的待遇。而且,由于国营的儿童保育设施的减少,给求职的女性造成了负担,那些必须雇佣女性的公司也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彼得森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参与率中的性别差距比率已经“从1990年的9.4个百分点上升到2020年的14.1个百分点,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中,这一比率正在减少”。他们分析,由于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育儿设施,女性需要花更多时照顾家庭,因此限制了她们的社会劳动参与。当前更多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不在父母身边,所以长辈也无法分担他们的家庭责任。研究显示,中国的女性平均在家庭照顾上所花的时间,是男性的三倍。

巨大的家庭负担使得中国女性在职场中遭到歧视和偏见,特别是在应聘的时候。尽管中国有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雇主性别歧视,但仍有很多私企或国企在招聘时明确表明,他们不想雇佣女性。据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的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的国家公务员招聘中,近五分之一的岗位偏向于男性求职人员。另一项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领头的研究也发现,2015年有超过百分之80的女性大学毕业生求职期间,遭受到不同形式的歧视,而且无关雇主的类型。

中国的职场歧视现象还出现在了孕妇和有年幼子女的母亲身上,而保护这些女性的法律还不完善。育龄女性如果在工作中离开岗位,之后将很难重返劳动力市场。而且,学者王亚峰和张传川(音译, Yafeng Wang &Chuanchuan Zhang)发现,女性通常会有责任照顾孙子女,但男性却没有。

尽管中国近几十年在男女受教育比例上比较均衡,但两性的收入水平仍存在差距。迟伟( 音译,Wei Chi)等学者发现,在1987-2004年期间,中国城市地区的性别薪酬差距出现扩大。有学者还提出了“粘地板效应“(指在低收入岗位上,性别比例不平衡,女性远高于男性)和”天花板效应“。中国求职网站Boss直聘的最近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女性在收入方面要比她们的男同事低五分之一。

此外,中国在女性就职于公司领导层的比例也增长缓慢,造成她们的职业生涯后期仍面临歧视。学者韩宋阳(音译: Soyoung Han)和马尔库斯·诺兰德( Marcus Noland)发现,中国公司虽在女性领导比例上高于全球非中国的其他公司平均水平,但在增长速度上却远低于他们。2017年,中国的女性主管比例从2010年高于全球水平的3个百分点降到了0.6个百分点。

 

资料图片:性别歧视在中国广泛而严重(法新社)
资料图片:性别歧视在中国广泛而严重(法新社)

 

诺兰德等学者表示,拥有女性执行官和主管的公司要比没有女性领导者的公司取得更高的年度利润。学者们建议,女性会给公司的领导层带来更多样性的技能,从而使公司业绩有所改善。中国由于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平等,使得精英女性在职场中无法担任公司领导职务。中国法律规定,男性无关职位,退休年龄均为60岁,女性工人和女性领导则分别是50和55岁。这是在1951年出台的政策,之后从未修订过。但这期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35岁增长至2017年的77岁。

许多中国的专家已经呼吁政府延后退休年龄或采取更灵活的退休政策,使得人们可以在到达退休年纪后仍然参与工作,但该政策至今没有太大变动。想要在职场的领导职位上实现性别平等,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将是重要的第一步,因为它将为女性提供担任高级职位的机会。

除此之外,社会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减少女性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比如学龄前儿童的托儿补助,或通过强制性的陪产假期,鼓励男性在育儿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彼得森研究所的文章强调,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和持续缩减的劳动力市场将会拖累中国的发展,而强化性别平等则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包括消除职场歧视和提供对女性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法律反歧视保护。这样才能提高中国劳动力的效率,造福中国的职场女性,更会使整体经济受益。

 

记者:艾思乐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