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间接受日本政府长期低息优惠贷款总计约合300亿美元的中国, 今天摇身一变成为日本第二大债主。日本有关方面的统计显示,中国今年头四个月买入折合62亿美元的日本国债,是五年前2005年的两倍。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 目前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金融学的丁剑平教授表示,中国购买日本国债是中国为其大约两万五千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分散化和增加多样化的一个步骤,并不是中国对日元国债“特别喜欢”:
“因为现在中国汇率已经向一篮子货币靠拢了。其实汇率当中一篮子货币当中有日元的权重,这样的话国债的权重也应该跟着汇率的权重而转向, 所以才能使我们国债的损失降到最低。比方说我们人民币盯住美元的话,如果是人民币兑美元是升值,就是说我们相当于中国占美元持有的国债就是损失。这样的话就说我们中国的国债必须分散化。随着货币汇率呢…, 盯着一篮子货币嘛是中国在国外,不管各种各样的货币,对各种各样的货币升和跌,国债的总体的收益保持风险能够有所控制。”
美国《华尔街日报》星期三的报道说,近年来,中国增加了对欧元的持有,在欧元兑换美元跌了8%的一段里,中国加大了买进日本国债;由于近几个月国际金融危机向欧洲转移,欧元已经成为冒险的代表,而日圆相比则成了安全避风港。
不过,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博士表示, 他本人总体上不赞成过多地购买包括日本在内的他国国债:
“这些外汇可以做别的事情。很多事情还没做呢。比如说兼并外国的一些企业都需要外汇;集中向海外投资;再有像收购,收购一些外资在国内的一些股份,一些骨干产业股份,都不应该向外国控股这么多。再有就是进口的一些我们用的技术和资源。这些外汇主要应该是用在这些方面。”
中国政府不对外公布自己大约2万5千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具体用在哪些方面,但有关专家推测,约有三分之二的现金应为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单单今年三月和四月两个月内,中国买入美国国债227亿美元。
针对日本有报道说中国大幅购买日本国债可能有抑制日本金融市场利息上升和引发日本财政不安扩大的效果, 丁剑平教授表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
“日本最大的国债持有者还是它国民。中国持有再大也持不过他们国民持有的多。中国只是为了中国资产分散化。人民币一篮子货币使风险降到中国对外债权的风险最小化。”
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国债不像美国国债广泛被外国政府、外国组织或个人持有,日本国债中的97%是由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相关报道说,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数额在621多万亿日圆已发行的日本国债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只是沧海一粟”。
至于有日本网民在网络上鼓吹中国大幅购买日本国债可能“心怀叵测”的说法,丁剑平教授表示, “那简直就是小题大做”。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