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领导表示要反腐败,却避而不提官员财产公示。有民众网上公示自己财产,讽官员惧怕公示财产。
官员财产公示从去年十八大前被民众热炒至今,人们透过签名、投票等方式向当局表明要求公开的强烈愿望。随着习近平和李克强的正式就任,民众更大声地呼吁,新政走出政改关键一步。
官员财产公示宜早不宜迟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他认为,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已经刻不容缓。他表示,真正把权力管住,就要设计一个制度的笼子。以往没有制度,从领导干部作风、个人表现角度去要求,腐败就不断反复,难以有效遏制。他并认为,腐败已经让民众深恶痛绝,使政府信任度不断降低,必须非改不可。
山东维权律师刘卫国周四向本台表示:
”我想他们换届之后,要搞新政的这么一种气氛,所以有一些举措出来这也不为奇。但是这个财产公示如果真正推行起来阻碍还是比较大的,毕竟我们知道,有些官员的财产可能是天文数字。所以说这些官员和这些官员家属的群体肯定会阻碍这个财产公示的。对于财产公示体制内和体制外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如果不去公示财产,根本从法律还是情理上都说不通,所以这是一个大趋势吧。“
三公消费只公开其一?
官员财产公开被民众认为是政府政务公开中的重要环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周二举行的廉政会议上并没有提到财产公示,但表示,今年起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接待经费公开,据了解接待经费仅仅只是三公消费中的其中之一。
许多民众透过网络表示对官员的腐败已经到达零容忍的程度,说官方在装聋作哑,推行制度反腐犹如蜻蜓点水,搬出县级以上政府接待经费公开的举措只是为了缓冲民意,敷衍了事。
而与此同时却有左派人士要求民众先将财产公示,许多网民将自己的存款,收入和工作透过微博公开,网民“可可惜”在微博表示“我的财产公示: 月薪1950元人民币,无休无息无节无媳妇儿。30天×12小时。”
对于民众们先后公布自己的财产,公民小彪告诉本台记者:
“这个其实很搞笑的,监督官员是纳税人的权利,而民众的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而官员的钱是通过公权力攫取的财富。任何事情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左派要民众公开财产,他们自己为什么不先公开呢?他们自己都做不到,又为什么要强加于别人去做呢?完全是在搅混水。”
近日,网络上有流传一份统计数字,每年三公消费超过九千亿,与维稳经费一样遭到许多网民的谴责。他们要求官方的相关部门立即出面澄清和说明。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