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23-03-27
2020年,我在新闻部提出做「黄色经济圈」系列报道,当时上司质疑为何要突出这个主题。我说这个题目在社会有高度关注,市民消费开始渗入政治表态,迫使企业要开始面对政治选择。
2023-03-20
去年十二月中在此栏发表《中港通关时间表将大幅提前,有利复原但前景充满政治隐忧》一文,指出提早通关「有机会拯救已经深度衰退的香港经济」,有利资产市场。之后在一月再发文《「新香港人」离弃,香港楼市「小阳春」实为最后「逃生门」》,指两地通关之后楼市出现的「小阳春」,实为卖家最后的「逃生门」。
2023-03-13
特区政府花费巨额公帑向国际「说好香港故事」,官员频频外访希望进行「形象工程」。不过近日由英美政府以至联合国属下委员会,均对香港政治环境、新闻自由及司法独立发出警号,部分智库及研究机构亦对这个昔日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布报告,用实际行动反驳官员的「似是而非」的歪理。
2023-03-06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刚发表的《财政预算案》中,其中一个焦点是要在新加坡手上,抢夺「家族办公室」的生意,预算案提出会在未来3年向投资推广署提供1亿元,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港,重点项目包括于3月底举办「裕泽香江」高峰论坛。但那边厢,狮城已开大口「落闸」限制投资移民,表明生意早已应接不暇,问题是香港有本事来抢吗?
2023-02-27
陈茂波在2017年2月发表他的第一份预算,今次是他的第六份预算案。这几天有关财政预算案引发的争议及批评已经不少,本文想集中讨论是这个当局不敢承认的「结构性财赤」是如何形成,与及最终会发展成如何局面,是否真的是一个 Endgame 终局?
2023-02-20
中央试图推动经济增长,但面临人民消极抵制:中国民众去年减少了举债、增加了储蓄,这种「积谷防饥」的审慎心态反映的是内地居民已对政府不再信任,面对不明朗宁愿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而这对一直强调靠内地通关重启经济的香港,这条「复常之路」恐怕并非官员想得这么容易。
2023-02-13
近日多家西方媒体都报道,中国透过香港这个自由港的特定角色,绕过西方制裁,向俄罗斯出口可用于军事用途的集成电路,四年间增长达3.5倍,令香港一跃成为俄国入口集成电路的第二大运输地,而香港去年更成为俄罗斯全球第七大贸易夥伴,加上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亦被俄罗斯利用作为石油运输提供援助,恐怕香港有愈来愈大风险,会被西方施加制裁。
2023-02-06
选址启德兴建简约公屋,居然引发了建制派内部争议,甚至是中产与基层对立,差一些就成为三年来首次有公众集会,当然最后是胡混闹剧收场,不过背后反映的,实际是外来投资大跌,香港的商业需求显著减少,令启德发展核心商业区与其长期丢空「晒太阳」,不如「废地利用」。
2023-01-30
长达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结束后,内地首个「复常」的新年,各界特别是香港商界高度关注中港通关后内地旅客会否重新恢复访港,包括购物甚至投资置业。
2023-01-23
香港正在跟随中国步伐,加快重启复常之路,财政司长陈茂波趁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三年来终于有机会向西方国家表明香港正在步入复常的阶段,并肯定香港联通内地和世界的独特桥梁角色,凭国家支持可联通世界。
2023-01-16
由绰号「薯条哥」Sam Bankman-Fried引发的FTX爆煲丑闻,现在正被香港的财金官员利用,刻意扭曲说成是加强监管的契机,意图为去年底特区政府发表的虚拟货币「政策宣言」合理化,甚至开放「最后一程」,容许散户参与加密货币资产市场。
2023-01-09
习近平放弃了坚持近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华尔街日报》揭露,这个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政策急转弯,触发点除了是中国几个最大城市爆发了罕见的抗议浪潮,更关键是来自多个政府部门发出紧急请求,显示他的动态清零政策正成为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动荡的一个根源。
2023-01-02
回顾2022年的金融市场,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年并不好过。「输」字恐怕成为投资者最惨痛的经历,是艰难的一年。
2022-12-26
2022年将至,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过去一年自己的表现。
2022-12-19
中国内地以惊人速度在七天之间完全扭转防疫限制,由全球最封闭的体系突然变成全面解封,这种急转弯的解封速度是全球前所未见,背后反映是十一月经济数据全面转弱,付出代价却将是数以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