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23-02-20
中央试图推动经济增长,但面临人民消极抵制:中国民众去年减少了举债、增加了储蓄,这种「积谷防饥」的审慎心态反映的是内地居民已对政府不再信任,面对不明朗宁愿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而这对一直强调靠内地通关重启经济的香港,这条「复常之路」恐怕并非官员想得这么容易。
2023-02-13
近日多家西方媒体都报道,中国透过香港这个自由港的特定角色,绕过西方制裁,向俄罗斯出口可用于军事用途的集成电路,四年间增长达3.5倍,令香港一跃成为俄国入口集成电路的第二大运输地,而香港去年更成为俄罗斯全球第七大贸易夥伴,加上香港的金融服务业亦被俄罗斯利用作为石油运输提供援助,恐怕香港有愈来愈大风险,会被西方施加制裁。
2023-02-06
选址启德兴建简约公屋,居然引发了建制派内部争议,甚至是中产与基层对立,差一些就成为三年来首次有公众集会,当然最后是胡混闹剧收场,不过背后反映的,实际是外来投资大跌,香港的商业需求显著减少,令启德发展核心商业区与其长期丢空「晒太阳」,不如「废地利用」。
2023-01-30
长达近三年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结束后,内地首个「复常」的新年,各界特别是香港商界高度关注中港通关后内地旅客会否重新恢复访港,包括购物甚至投资置业。
2023-01-23
香港正在跟随中国步伐,加快重启复常之路,财政司长陈茂波趁出席瑞士达沃斯论坛,三年来终于有机会向西方国家表明香港正在步入复常的阶段,并肯定香港联通内地和世界的独特桥梁角色,凭国家支持可联通世界。
2023-01-16
由绰号「薯条哥」Sam Bankman-Fried引发的FTX爆煲丑闻,现在正被香港的财金官员利用,刻意扭曲说成是加强监管的契机,意图为去年底特区政府发表的虚拟货币「政策宣言」合理化,甚至开放「最后一程」,容许散户参与加密货币资产市场。
2023-01-09
习近平放弃了坚持近三年的动态清零政策。《华尔街日报》揭露,这个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政策急转弯,触发点除了是中国几个最大城市爆发了罕见的抗议浪潮,更关键是来自多个政府部门发出紧急请求,显示他的动态清零政策正成为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动荡的一个根源。
2023-01-02
回顾2022年的金融市场,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年并不好过。「输」字恐怕成为投资者最惨痛的经历,是艰难的一年。
2022-12-26
2022年将至,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过去一年自己的表现。
2022-12-19
中国内地以惊人速度在七天之间完全扭转防疫限制,由全球最封闭的体系突然变成全面解封,这种急转弯的解封速度是全球前所未见,背后反映是十一月经济数据全面转弱,付出代价却将是数以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命损失。
2022-12-12
在2022年仅剩低20多天的时间,内地居然一反常态,坚持了三年的「动态清零」几乎一夜扭转,是担心经济真的被拖下水?还是觉得中国人「够底气」能战胜「比流感稍强」的Omicron病毒?
2022-12-05
投资银行年底发布来年展望清一色投资主题只有一个:内地解封重启经济,将成2023年股市催化。有美资行甚至估计中国最快今年内就可重启经济。
2022-11-28
上周不少财经媒体都将对冲基金经理阿克曼狙击港元放到头条或显著篇幅。当我们的财金官员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轻松击退炒家,恐怕这只是暴露自己的无知,但可怕是还要对外「说好香港故事」,认定新形势下「由乱及治,由治及兴」,却无视眼前已陷入的深度经济衰退风险。资产市场的调整,恐怕只是刚掀起序幕。
2022-11-21
香港地产代理夸张的卖楼广告香港人早已见怪不怪,但这个现象连外国通讯社「彭博」都刹有介事大篇幅报道,就说明一个现实:香港楼市跌势正在加剧,连一向不太关心本地楼市的外媒都已经察觉得到。
2022-11-14
内地上周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通知,入境将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并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消息触发了中港股市急升,甚至连国际机票搜寻达到一年最高。但这种程度的调整,就足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