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檔案
2023-03-20
去年十二月中在此欄發表《中港通關時間表將大幅提前,有利復原但前景充滿政治隱憂》一文,指出提早通關「有機會拯救已經深度衰退的香港經濟」,有利資產市場。之後在一月再發文《「新香港人」離棄,香港樓市「小陽春」實為最後「逃生門」》,指兩地通關之後樓市出現的「小陽春」,實為賣家最後的「逃生門」。
2023-03-16
人大會議剛結束,就傳出中華民國邦交國洪都拉斯準備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洪國總統卡斯特羅(Xiomara Castro)在選舉前就曾宣示,只要當選,就會跟中共政府著手建交,但一般來說,過去要跟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都是在結束磋商後準備正式建交時才宣布,卡斯特羅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或許是由於中共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習總書記的聲望,更是要呼應習總書記的人大會議講話,給台北政府一記耳光。
2023-03-16
讀過鄒幸彤法庭上的慷慨陳詞,只覺得她是主控多於被告,她的控訴不單指向裁判官羅德泉,更在討伐香港眼下的政治荒謬。
2023-03-15
習近平在兩會上再次表示,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中國官媒眾口一詞地說,民企和民營企業家這下子吃了定心丸。是嗎?依我之見,這顆定心丸很難讓民企定心。
2023-03-14
習近平特意安排在自己獲得歷史性再次連任國家主席這一天,同時向全球宣示了中國外交斡旋獲得重大突破:促成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復交。顯示了中國在當今世界舞台上不容置疑的大國地位,同時也向美國表達,他不僅有決心、也有能力把這場大國對抗的博弈,升級到一個新的水平。
2023-03-13
特區政府花費巨額公帑向國際「說好香港故事」,官員頻頻外訪希望進行「形象工程」。不過近日由英美政府以至聯合國屬下委員會,均對香港政治環境、新聞自由及司法獨立發出警號,部分智庫及研究機構亦對這個昔日的「國際金融中心」發布報告,用實際行動反駁官員的「似是而非」的歪理。
2023-03-09
當特區政府傾力說好香港故事之際,聯合國人權機構又一次毫不留情批評《港區國安法》有損人權,並敦促特區當局檢討法律,以保障司法公正、工會權利及學術自由等等。言下之意,香港從文明之都倒向人權落後的第三世界,甚或貶作一個中國大陸城市,特區當局要搶人才拼經濟,相信事倍功半。
2023-03-08
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又熱鬧登場。今年的熱點之一,是大批知名的民企大佬集體缺席,一些新興的產業新貴登門入場。其背後的動向,引發《華爾街日報》、BBC、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的爭先報道和討論。
2023-03-07
習近平代表了文革中被深刻「觸及靈魂」,因而全然不在乎出賣靈魂的這類「倖存者」,他們與另一類倖存者,也就是在80年代積極參與改革的文革倖存者非常不同。為甚麼這一類文革倖存者會給習近平這類倖存者帶來機會?我想這就是所謂歷史的「鐘擺效應」,變革者都難免「天真」,因而難逃被那些早就「看破紅塵」的「同志」抓住機會。
2023-03-06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其中一個焦點是要在新加坡手上,搶奪「家族辦公室」的生意,預算案提出會在未來3年向投資推廣署提供1億元,吸引更多家族辦公室來港,重點項目包括於3月底舉辦「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但那邊廂,獅城已開大口「落閘」限制投資移民,表明生意早已應接不暇,問題是香港有本事來搶嗎?
2023-03-02
俄侵烏一周年之際,多國呼籲停戰,俄羅斯、美國及中國動作頻頻。一直將俄羅斯作為美國頭號敵人的拜登突然出訪烏克蘭,指普京認為俄羅斯可以比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堅持得更久是「大錯特錯」。。普京則在發布年度國情咨文中繼續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作出辯護,並指摘西方把烏克蘭變成了「反俄羅斯」的「新納粹政權」。
2023-03-02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北京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以和平發展之名,呼籲雙方停戰,卻不問情由不講原則,也不追究戰爭責任。空泛的立場無助解決危機,以和平壓倒一切,跡近無條件的議和,客觀上等於原諒侵略者,甚至姑息戰爭罪行,世界局勢只會變得更不穩定。
2023-03-01
最近讀法國教授張倫先生在法廣的訪談錄,頗有感悟和啟發。他關於習近平「大反動」的論述及其對中國未來的影響,值得世人警醒。
2023-02-28
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習近平會不會伸出援手去救普京?我的判斷是,他一定會。道理很簡單,如果普京垮台了,習近平相信自己也將難保大位,問題是,習近平會捨命救普京嗎?我的判斷是,他還沒有下決心,不僅是因為他可能遭到美國的強力反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中國經濟的風險非常之大。
2023-02-27
陳茂波在2017年2月發表他的第一份預算,今次是他的第六份預算案。這幾天有關財政預算案引發的爭議及批評已經不少,本文想集中討論是這個當局不敢承認的「結構性財赤」是如何形成,與及最終會發展成如何局面,是否真的是一個 Endgame 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