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23-11-28
在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本学年会公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施政报告于10月25日宣读,课程框架于不足一个月后的11月23日公布。很明显,「小学人文科课程专责委员会」要么于施政报告前已经运作,要么教育局早已准备好课程初稿,待委员会成立后便草草通过。
2023-11-28
习近平访美后,已没甚么人对中国经济恢复活力仍抱希望。只要习还在位,中国经济就不会有希望;多数人希望这场不可避免的灾难不要来得太快,不要太具毁灭性,希望自己来得及移民、洗钱、或者是在房市崩盘前出手自己的房产。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了毛泽东去世前后的中国经济。
2023-11-27
对不少台湾人来说,台湾总统大选或许在11月24日最后一天登记日就结束。蓝白合扰攘多个月后破局,曲终人散,郭台铭决定不选,辜负了近百万连署人的期待,三脚督的形势已成。很多人相信分裂的在野力量难以撼动当政的民进党赖萧配正副总统搭档。
2023-11-27
2023年一般投资者最关注的主题只有一个:寻找高息存款银行,并且在续期日之前再寻找下一家。
2023-11-24
蓝白合一如预期破局,虽然很多人对蓝白合有十分大的期待,但如果对蓝、白阵营基本上逻辑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所理解,就会明白,蓝白合根本上肯定会破局,而且破局会破得十分难看,影响蓝、白阵营在立委选战的表现,基本上,台湾总统和立委选战的结果已经写在墙上,而蓝白阵营重伤也是肯定,现在只是看这场闹剧怎样闹下去。
2023-11-23
尽管特区领导班子近期大肆宣传区议会选举,但投票率大有可能创出新低,甚至不及上次的三分之一,而当局的束手无策,尽显其无法带动民情的苦衷和尴尬。
2023-11-22
11月15日,拜登和习近平的加州会谈在全球众目睽睽之下终于登场。仔细盘点两人的会谈要点,能够称得上成果的,委实不多。
2023-11-21
台湾大选牵动人心,因为下一任的台湾领导人将面对历史性的挑战。尽管此番拜习会习近平给了美国最想要的承诺,那就是未来几年不会对台湾动武,但很少有人因此而相信,台海危机的风险会因此而变小。
2023-11-20
近日在谈到香港楼价跌势正在加速,当中一个观点值得再深入讨论,说的是港铁东涌上盖项目录得「零标书」,可以视发展商集体向政府表达对楼市政策的不满。
2023-11-17
拜登同习近平终于又在三藩市会面,但这次会面一如所料,由于有香港、台湾问题等阴影,拜习会根本无改善美中关系,就算中国国企花了一大笔钱去买大豆,都不见得可以弥补裂痕。
2023-11-16
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三藩市会面,大家都不期望有何结果,但没事好谈却又不能不谈,反映双方都感到眼下的中美关系异常紧张,问题无解,也需要通过接触,加设防护栏,避免一发不可收拾的失控局面。
2023-11-15
习近平自上任以来在不同场合反覆强调「党指挥枪」,以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他一方面在党内确立了一人独裁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在军内也做出了相应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高度集权的、一人说了算的军事决策体系和军队领导体制。在这方面,他比毛泽东走得更远。
2023-11-14
虽然所有人对此次习近平与拜登在旧金山的会面可能带来具体成果不抱很大希望,但世界对这次会面又极为重视。这一次会面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点非同寻常,即使未能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也可能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2023-11-13
去年十一月香港逐步开始解取疫情封控措施,为此召开两项大型国际盛事:首届金融峰会以及国际七人榄球赛。无可否认,当时对疫后重创的香港社会,两项盛会都有助推动港人逐步「复常」,重新感受过去三年消失了的国际都会魅力。
2023-11-10
虽然有很多人吹捧即将在三藩市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场边举行的拜习会,有可能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现实情况并非部分亲中传媒所讲,中美关系有可能缓和,除了台海紧张局势外,会否将黎智英,以及其他被控《国安法》的支持民主人士送到中国审讯,将会成为一大重点。美国国会及行政部门中国事务委员会呈交要求拜登在拜习会提出的政治犯名单中,就包括了黎智英,可以见到黎智英的安危,已经变成一个相当敏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