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可能忙於完成任務,把故宮文物移師西九文化區,一於兵行險著,快速行軍,顧不得甚麼程序公義和港人感受了。
不過,林鄭看來沒有意識到,她今趟倉卒行事,其實重蹈梁振英施政的覆轍。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去年底才說,特首要用"符合香港法律規定、符合香港情況的方法向巿民解釋中央的政策,落實中央的政策"。
換言之,北京不但介意其政策能否落實,更注重推行政策的手法,究竟在港人眼中是否合法合理,因而得到巿民接受。例如北京當然要把港獨份子趕盡殺絕,但梁振英的飛擒大咬,一再取消立法會候選人的資格,惹來司法覆核,其後又一再引用人大釋法,擴大打擊面,意圖把更多立法會議員拉下馬。這樣做,不但把行政立法關係攪得永無寧日,也使社會加深撕裂,而北京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亦跌到史無前例的低點。
林鄭月娥今次處理故宮西九設館的做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宮移駕西九,相信是北京藉此修補中港關係,趁香港回歸大陸二十週年之便,推出這項大計。
雖然北京故宮在美國CNN世界博物館排名榜二十大也不入,反而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位列第十三,但總算是國家級的文物收藏品。林鄭只要耐心舖排,大可在去年公開諮詢民意及專家意見,便不難得到社會接納,再由西九文化管理局通過,才與北京故宮簽訂備忘錄,然後製訂細則,招標承建。若果如此,整個程序不但充份尊重民意,更可趁此機會,以歷史文物傳揚國家民族觀念,提高港人的認同感。
很可惜,林鄭月娥敢於暗渡陳倉,卻不敢面對本地民意,幫忙也變了幫倒忙。在黑箱作業下,整個決策由上而下,待一切拍板之後才說諮詢民意,聽聽大家對營辦故宮西九館的意見,卻捨本逐末,不去碰觸應否建館和哪裡建館這些基本問題。
在北京看來,林鄭聲譽因此大幅滑落,實屬咎由自取,但連北京也要背上黑鑊,未免十分無辜。故宮在港設館絕非敏感項目,林鄭大可按章諮詢民意,專業處理即可贏取公眾認同,但怎料她不按《西九龍文化管理局條例》第十九條諮詢公眾,也沒有招標便篤定嚴迅奇出任建築顧問,即屬違法。
同時,她過去一年秘密行事,更擅自把西九管理局成員分為資深和普通兩等,只向前者諮詢意見,後者淪為橡皮圖章,而向公眾解釋時,不是指摘反對者欣賞故宮文物的機會,就是批評別人政治化,只因為她考慮參選特首,便一味把她抹黑。
但如此做法,不守規章,妄顧公眾批評,更把問題政治化,又怎會是王光亞口中那種令港人信服的方法,使大家認同中央政策呢?一個文化項目也可以高壓手段處理,惹來巨大爭議。他日若由她負責中港關係事務,還可期望會好到哪裡呢?
自知為明。林鄭月娥究竟是否不知道還是不在乎,橫空殺出故宮文物西九館等於扼殺了多年來形成有關西九文化區的社會共識,同時破壞了醞釀共識的既有機制,剝奪了大家為故宮選址的權利,也剝奪了大家對本地發展的想像。簡言之,林鄭月娥嘗試一錘定音,假有為能吏之名,犧牲了港人自治的權利,還賊喊捉賊,夠膽指責港人把問題政治化。這不是梁振英翻版還是甚麼?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