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總統選舉勝負已分 社會走向陰晴待定

0:00 / 0:00

台灣總統選舉週六舉行,但根據民意調查,民進黨蔡英文以二十個百分點遙遙領先國民黨朱立倫,看來勝負已分。因此今次大選的焦點,早已轉移到選舉可能帶來的新政治形勢和社會局面。

藍綠對碰是台灣一貫的政治格局,但國民黨在馬英九執政八年持續衰弱,加上內部分裂,日後能否與民進黨分庭抗禮,實成疑問。目前國民黨內外交困,既要承受馬英九疲弱管治帶來的信譽負債,備受民眾和政黨口誅筆伐,亦同時要努力修補由朱立倫代替洪秀柱出選總統所引發的內鬨。

不過,馬英九的夢魘實在太大,民進黨只要叫出"選國民黨候選人就是選馬英九",朱立倫除了致歉求情,劃清界線,可謂百辭莫辯。難道馬英九親中政策以致其他問題,只是其個人錯漏,國民黨如何可以置身事外呢?即使是馬的個人問題,但一個政黨無法駕馭其候選人,這樣的政黨還值得支持嗎?四年前,國民黨借助台灣人對大陸的恐懼,害怕蔡英文當總統會惹怒大陸,才勉強把她拉了下來。但朱立倫今次重彈舊調,批評蔡英文對維護兩岸現狀並無具體措施,即使民進黨確實有口難言,只喊口號,沒有實質,也無法再次引發恐懼,從而抬高朱立倫以致國民黨的民望。

在國民黨內部,朱立倫一為團結黨內地方派系,二為鞏固大選後他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決定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結盟。在立法院選舉不分區立委名單前十二名人選當中,王金平人馬佔了過半,可見朱立倫兵行險着,努力綁住靠近本土的勢力之餘,亦預計深藍的國民黨效忠者仍會含淚投票支持他。不過,如果計算錯誤,深藍人士因受冷待而不支持朱立倫,齊齊放棄投票,加上國民黨本土派若輸給更本土的綠營政黨的話,前年底九合一選舉的嚴重挫敗勢必歷史重演。到時,總統及立法院多數派席位同時丟失,國民黨亦走向邊緣化。如此一個新時代是否出現,兩天後便有分曉。

反觀民進黨,雖然遙遙領先,但誰都明白,民進黨支持度高企,主要受惠於對手的差劣表現。國民黨總統馬英九執政八年,敗多成少,派系鬥爭激烈,根本難成大器。親民黨只是宋楚瑜的個人政黨,他去年參與中共九月三日閱兵,更被視作投機行為,民眾無法信任,致令民進黨別樹一幟。

其實民進黨在野八年,並無提出什麼擲地有聲的社會政策,也沒有維持現狀的良方妙策。他們雖然強調振興經濟,卻見不到有何獨步單方,改善人民的生活。相反,蔡英文炒地皮的醜聞,讓人質疑她如何以身作則,表達對土地公義的追求,而她容許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台灣,亦令她抗拒強權的形象大打折扣。再如勞工政策,隨住民進黨上台在即,他們對一些勞工福利措施,如七天官定假期和基本工資,卻越來越含糊,使人擔心民主黨只會步國民黨後塵,維護企業家多於工人的利益。

面對總統直選後第三度政黨輪替,我們關心的不是誰勝誰負,而是新上台的政黨能否帶來新景象,就是政治上擺脫傳統產業、官僚、學閥三結合的政治體系,在發展上不再只強調自由貿易、經濟增長,而忽略人文關懷,在價值上擁抱人權、環境保護、永續發展的理念。

蔡英文能否走完四年前未完成的一里路,絕非今次選舉的重點,更重要的是,她要示範民主的價值,放下空虛的口號,融入台灣人對土地、對社群的熱愛,建設生活美好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