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辭去政務司司長一職,準備參選特首,但還未獲正式提名,不少人都害怕她不過是梁振英借屍還魂。
其實林鄭讓人不安,不在於她是梁振英翻版,更在於她是林鄭月娥。從她近年的不時爆發驚人金句,可看出她的妄想和氣焰。她曾經有感而發,公告"天堂已經預咗個位俾我",因為她覺得自己在特區政府堅持做正義的事,卻經常被人責難。意思是,她豁出去了,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遇上挫折,前總理朱鎔基也曾說,他準備了一百副棺材,九十九別給貪官,剩下一副給自己。同樣是豁出去,朱鎔基表達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慷慨激昂,林鄭月娥的天堂有路,不外是說,她無後顧之憂,為堅持她的理想,可以為所欲為,不留餘地。
遺憾的是,她這份熱誠,用處不是向北京爭取"真普選",不是落實全民退休保障,也不是改革房屋困局,讓巿民安居樂業。相反,她的勇氣限於與贊同全民退休保障的主流民意對抗,限於不怕民情洶湧,與北京合力扼殺"真普選",也限於順應梁振英無濟於事的房屋規劃,並不斷誇讚上司有心有力,而不面紅。
幸好林鄭有難得的正面思維,而且自我感覺良好,可把失職看成功績。她懂得安慰自己,在她眼中,她受到批評是由於她敢於擔當,而要免於批評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不作為,但誰說不作為就不用捱罵?她不願意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就是不作為,還不是依然捱罵?她提倡設立貧窮線,並且加強扶貧工作,的確譽多於譭,怎能說有作為便必定給人批評呢?
當然,她負責政制改革給人痛罵,但不是因為她負責政制改革,而是由於她沒有向北京表達港人對"真普選"的強烈訴求,反而單方面向港人推銷由北京敲定的方案,結果有商有量變成一錘定音。她不贊成全民退休保障也就算了,但卻指責受委託做顧問研究的周永新教授不懂公共財政,而自己又提不出一套方案,以解決長者人口日增的各種社會需要,那怎會不蒙受罵名呢。還有故宮文物館,她被罵不是因為她主張在西九設館,而是沒按程序辦事,不做公眾諮詢,便拍板定案,私聘嚴迅奇當建築顧問。
官到無求膽自大,是林鄭的名言。但官到無求就可以妄顧事實和邏輯嗎?就可以把社會對她的批評變作勇敢擔當的讚美嗎?又或者把批評視作抹黑,而不面對事實,好好正視自己的不足?相反,她甚至借助他人的批評引證自己是"有為"的。再者,官到無求膽自大,那麼她有求時又如何?會否毫無原則,不斷轉軚,甚至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單看目下林鄭的選舉工程,竟然有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的一份,已經令人擔心。據報載,中聯辦人士接觸不少建制派選委,要求他們提名林鄭,甚至葉劉淑儀的新民黨拍檔田北辰也不放過,反映北京在港人員正干預特首選舉。不論這些舉動是否由林鄭指使,她應該立即叫停,而不是坐享其成,寧願犧牲"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以換取自己的特首選舉提名。
更何況,出動第二支治港力量,假借國家之名,"勸籲"建制派選委都去提名林鄭,是意圖使其他建制派候選人得不到足夠的提名人數而無法參選,變相剝削其他人的參選權,使競爭原本只限於建制派人物之間的小圈子選舉,進一步淪落為強權操弄、無法無天的欽點遊戲。
成功的方法有時比成功更重要。林鄭也許會成功當選,但若她甘於同流合污,排斥其他候選人參選,便由此可見,她可以不惜道德底線下沉以求取政治權位。殷鑑不遠,這樣的特區領袖會帶領香港走向何方,大家還可以有甚麼期望呢?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