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評論】疫苗接種計劃既不科學又不愛國
疫苗終於在香港開打,特區政府又帶來一批新問題。
首先是科學問題。第一批推出的科興疫苗,得到疫苗專家小組推薦,因為他們認為此疫苗利大於弊。眾所周知,科興疫苗有效率僅及50%,專家的利弊比較不外避重就輕,集中在打和不打的分別,而非接種科興同其他疫苗的功效差異。若重點在後者,數據一目了然,品質高下立見,特區政府何以捨優取劣,採用有效率較其他低二成至四成多的科興疫苗,至今仍欠公眾一個解釋。
其次,即使採用科興,也不該讓六十歲以上人士和安老院舍院友優先接種。在中國大陸,由於國產疫苗對長者的效用和安全如何,仍有待更多數據加以驗證,所以接種對象只限十八至五十九歲人士。特區政府則反其道而行,明明有其他選擇,仍任由長者先行接種科興疫苗。
由疫苗專家小組的推薦到特區當局的決定,其實都犯了初級錯誤。疫苗有效率高對長者尤其重要,該是公共衛生常識,因為長者抵抗力較年青人低,染病的後果較大,所以疫苗愈可以降低染病機會就愈好。同時,長者的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不及年青人靈敏,疫苗用到長者身上,效力都會打個折扣。
英國最新研究再次證明此點。數據顯示,臨床測試有效率高達九成半的輝瑞疫苗,用在八十歲或以上長者時,效力只有57%(包括輕症、重症),而防止重症的效力則有75%,打完兩針才升至88%,主因正是免疫系統較弱,對疫苗刺激的反應不足所致*。換言之,長者不適宜注射科興疫苗,因為五成有效率打個六折的話,便只剩下三成,而只有三成抗疫力的話,日常依然需要嚴守防疫措施,跟沒接種的又有何分別?
其三,香港購入大批科興疫苗,更有損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眼下中國推行疫苗外交,通過向發展中國家大量輸送疫苗,爭取信任及合作機會。雖然國產疫苗第三期測試數據不充分,但對於無法得到歐美援助的發展中國家,仍有龐大吸引力。中國現時已向大約六十個國家(單是非洲國家便有五十二個)承諾提供疫苗援助,總數達五億劑之多。只要承諾兌現,將可彰顯國力,把自顧不暇的歐美國家以至他們代表的制度和價值,一一比下去。
不過,儘管國產疫苗製造商聲稱今年產量將倍增(至二十億劑),據報道,科興原定產量每日一百萬劑,上月只能達標一半左右,因此無法如期向埃及、摩洛哥等地供應預訂數量,如此下去,將有損中國的國際聲譽。問題是科興疫苗以滅活病毒為基礎,需時培植病毒,難以壓縮製作時間,加上盛載藥劑的玻璃瓶,大量是倚靠外地進口,成為製造疫苗的樽頸位。
當中國對全球六十個國家應付而未付的疫苗,數以千萬計算,特區政府卻毫無需要地購入七百五十萬劑,不啻是拉疫苗外交的後腿。早於去年底,政府宣佈已向BioNTech及阿斯利康購入一千五百萬劑疫苗,即使不用科興疫苗,亦完全可以滿足香港每人兩劑的需要。如今香港之得,成了國際之失,也影響北京兌現承諾的能力,最後若失信於國際社會,科興高層看重經濟收入和特區政府買疫苗以表忠,都難辭其咎。
再者,中國既要對外交付五億劑疫苗,更需要另外二十億劑為自己的七成人口接種。現時接種人數雖然達四千萬,但以接種率計,只及3%,遠遠落後於英國(25%)、美國(17%)等地,估計至二〇二二年底才可替六成人接種。緩慢增加的接種率,代表國民健康保障不足,更直接有礙國際交往,減慢經濟復甦的速度,甚至會否影響明年初北京冬季奧運會,也是未知之數。特區政府應該薄盡綿力,呼籲各方慷慨捐輸,並到外地搜購大量疫苗,盡快提高大陸的接種率,而不是倒行逆施,不必要地佔用稀缺的資源。
可見,特區政府使用科興疫苗,既不符合科學要求,也有損國家安全,有礙國家的發展利益。若説「愛國者」才能治港,不收拾一下這批特區領導層和盲目予以支持的政治勢力,又如何服眾呢?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
*U.K. Vaccine Data Offer Upbeat Sign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23, 2021,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