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的新加坡破冰會談,姿勢多於實際,不外是向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發出溫馨提示:一旦當選總統,也不能憑民望聲勢,硬闖兩岸關係的議題,離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今次國共兩黨合作,當然不是啟動統一進程。從國民黨看,沒有民眾認同的統一等於政治自殺,更何況要貼近中共,倒不如由洪秀柱繼續競選總統,祭起統一大旗,立即探討統一的終極方案,又何須多此一舉把它廢掉。
國民黨現時努力尋求的其實是一個中間位置。它既要避免如洪秀柱般引起公眾恐慌,但又要讓公眾對蔡英文上台後的兩岸關係感到恐慌,從而再次肯定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係上的獨特價值。到明年一月總統選舉,國民黨即使回天乏術,也未至於一舖清袋,永不翻身。
由是觀之,罷黜洪秀柱、習馬會談、朱立倫訪美是國民黨三合一的保本競選策略。罷黜洪秀柱顯示國民黨不會倒向北京,習馬會談代表兩黨最高層可以直接溝通商討問題,而朱立倫訪美若得華府為其兩岸政策背書,國民黨在台灣的安全問題上,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換言之,國民黨是借助華府和北京的支持,去突顯其政治價值,避免在敗選後崩潰,淪為邊緣政黨。
北京與國民黨攜手合作不僅絲毫無損,更可望通過今次會議開通的直接溝通渠道,加強對台灣的影響。北京對台灣政策並無半點鬆動,例如一個國家原則、以一國兩制統一台灣、壓縮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活動空間、不排除武力統一台灣等等,依然不動如山。就算有千多枝導彈對住台灣,習近平只說一句不是針對台灣,馬英九已經啞口無言。他與這麼弱的對手交鋒,又何樂而不為?
在習近平看來,馬英九民望低沉、處事優柔寡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根本不是對手。他真要應付的是蔡英文,因此必須先發制人,以劃時代的會面,國際的聚焦,美國的正面回應,把兩岸關係重置於台灣的政治議題之中。否則的話,蔡英文不僅穩操勝券,更能設定議題,國民黨卻無力調整,結果兩岸關係的討論隨時變可有可無,民意只會視維持台灣現狀是唯一選項,兩岸統一就更是遙不可及。
國共兩黨的如意算盤,當然符合美國的瞹昧政策,以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多年來,美國只答應為台灣供應軍火,卻從未承諾派軍隊保衛台灣,迎抗大陸的侵犯。軍事上,美國打算重返亞洲,兩岸關係緊張只會增加變數,華府並不希望蔡英文甩掉九二共識,引發兩岸衝突,也因此立即認定習馬會有助兩岸建立關係,減少摩擦和促進局面穩定,向下任台灣總統宣示底線。
不過,儘管國共合力,華府施壓,在民主體制下,台灣民眾的意向和經歷絕對舉足輕重。陳水扁年代的台獨傾向,台灣人固然怕招惹麻煩,引來大陸的軍事入侵,但過去七、八年間,馬英九的大陸親和政策同樣惹人詬病。馬政府為建立兩地更緊密的經濟及社會關係,以換取和平穩定,已跟大陸簽訂超過二十條協議,帶來更頻密的雙邊貿易、直接航班、大陸旅客和投資,但台灣民眾目睹大陸對台的經濟、民生和政治影響與日俱增,深感不妙,恐懼親和之路,只會令台灣走入窮途末路。去年太陽花學運之成功,不外顯示台灣民眾對政府親和政策的反彈,對要求命運自主的決心。
因此,國共兩黨和華府即使發出溫馨提示,台灣民眾又怎會逆來順受、照單全收呢?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