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藝壇:《天山的春天》和《幽默曲》

本次節目播出旅居美國加州的小提琴家何東先生專訪。何東是著名音樂家何安東的兒子,當年是受過馬思聰提點的音樂神童。文革毀掉了他進入中國最高音樂殿堂中央音樂學院的理想,他被發配海南島五指山,在荒蠻瘴癘的山區,他自強不息,終于在文革末期以一曲海南土風素材創作的小提琴曲《黎家節日》蜚聲全國。

2009.09.18
HeDong77_305 何東先生在1977年的獨奏音樂會上。(視像資料由何東先生提供)
   

九鼎茶居曾經採訪過何東,並把他在32年前(1977年)的音樂獨奏會錄像放到網上,獲得普遍好評和相當高的點擊率。但其中有兩首演奏曲目未曾上網,何東先生說,這兩首小提琴曲有特別意義,其中《幽默曲》(又名《詼諧曲》)是文革剛結束第一次公開演出的西方音樂,因爲1977年雖然“四人幫”已被捕,但華國鋒還是堅持“兩個凡是”,還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但這場音樂會是招待廣交會的外國來賓,所以是一個突破口,他就選了《幽默曲》,結果滿堂彩。


何東先生演奏德沃夏克的《詼諧曲》
YouTube視像資料


此外新疆民歌風格的《天山的春天》,是取自維吾爾民間音樂改編的。但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任何文藝作品都要塗抹濃厚的政治色彩,才能得到審批,所以報上曲目時,這首小提琴曲冠名就變成《偉大的北京》。這是歷史的刻痕,就像他創作的《黎家節日》要變成《黎家代表上北京》才能參加匯演和得以在全國電臺廣播。


何東先生演奏《天山的春天》
YouTube視像資料

現在回顧32年前的這場音樂獨奏演出,何東百感交集。無論如何,這紀錄了一個特殊的歷史片斷,這也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