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的孩子》紀録了來自亞州10個雨季地區苦難小孩的故事。西班牙記者大衛.希門內斯(David Jimenez)被這些孩子的勇氣及尊嚴感動,花15年時間貼身追踪,道盡孩子們的痛苦經歷,也揭露亞洲一些國家地區的殘酷現實生活。小孩因為貧窮、不公義或政府政策不完善等,令他們被遺棄、被虐待,甚至無辜死亡。這本書諷刺地獲得西班牙"最佳旅遊文學獎",但書中盡是印證小孩們地獄般的生活。(海藍報道)
閱讀《雨季的孩子》是沉重的,由感染艾滋病的柬埔寨女孩波蒂、在菲律賓垃圾山求存的雷內、活在塔利班恐怖統治的穆斯林女孩瑪麗亞、被監控的西藏小喇嘛益西,以至被遺棄而住在地下坑道的蒙古孩子曼海三等10個孩子,令讀者在曾經旅遊的某些地區,發現一些"看不見的故事",作者把小孩們活在這些國度最陰暗的角落,赤裸裸呈現眼前。
希門內斯在序言中指出,"在過去的旅途,我親眼目睹了戰爭、政府對人民的打壓,以及鄉村的貧窮。在那裡,我們習以為常的日用品,對他們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有讓人們失去一切的天然災害,嚴峻的不公義常發生在他們身上,但我們卻對此保持冷漠,好像這些我們擁有的權力,他們不配獲得"。

首個故事主人翁是柬埔寨5歲女孩波蒂,她的父親龔泰為黃包車夫,在妓院染上艾滋病連累妻女,波蒂亦是艾滋病帶原者。希門內斯認識波蒂時,她與母親叟崗被送到當地的俄國醫院治療。不曾當過妓女的叟崗是被丈夫感染艾滋病,但當醫生診斷任何女人得此病,病歷都寫上妓女。叟崗沒法原諒丈夫把拉車的錢花在妓女身上,由妻女承擔他的錯。更糟的是,她已病得皮包骨,丈夫來探病時,還強行要她性交。
醫院的艾滋病人都喜歡波蒂,她穿著粉紅色洋裝,活潑地到處送食物給病人。她對艾滋病從不畏懼,還常常安慰病人,認為住醫院便安全,她的生命力令人印象深刻。唯幾年後,希門內斯重臨醫院,波蒂已經離世。他慨嘆,柬埔寨這個國家的人被竊取命運。
柬埔寨的艾滋病情況嚴重,自1991年只發現1宗艾滋病,到現在每日200人以上感染,柬埔寨已成為亞洲感染最嚴重的國家。原來,因為外國軍隊到該國第一件事,就是為軍營建妓院,作者更狠批聯合國軍隊,在結束越戰之後,也繼承這種傳統。他們污辱柬埔寨人,卻可以享受治外法權。他描寫柬埔寨這個國家的命運常被漠視,反而由其他國家來決定。
書中有這樣一段: "聯合國的士兵到了柬埔寨的所作所為,和其他地方不同之處在於,這裡是多國軍力一起,每天在熱帶地區夜夜笙歌,把從非洲國家感染的艾滋病帶入,病毒迅速在柬埔寨女性蔓延。"
另一個感人故事發生在蒙古,13歲的"地下兒童"曼海三,他自6歲被父母遺棄後,被迫住在地下坑道,活在恐懼黑暗之中,轉眼已經7年。原來,蒙古約有4千名住在地下坑道的孩子,他們睡在暖氣管上,白天靠檢垃圾或加入幫派偷竊維生,女孩則出賣肉體賺取生活費。這群孩子痛苦地生活,不少人染上惡習。他們喝烈酒、吸食強力膠,遇上零度下的天氣,更有小孩凍死在坑管上。
諷刺的是,每當有小孩死亡或非政府組織抗議,警方便會突擊檢查,這是地下坑道兒童最恐懼的時刻。因為警察會逮捕兒童,將他們關在烏蘭巴托郊區一些軍營。他們會被羞辱毆打,而女孩被警察性侵,然後丟回街上,重新返回地下坑道。蒙古當局,並沒有改善這群兒童的生活環境。突襲行動每年會有兩、三次,這些經歷,令活在恐懼中的曼海三經常哭,希門內斯特別留意他,因為他不像其他兒童,把痛苦掩飾起來。
書中對兒童被虐待有這樣的描寫,"警察通常都會把他們拘留整晚,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在天亮之前。在釋放前,通常他們會被揍、被剥光、被羞辱、被警告不得再次出現在他們面前。但是,這些毒打都太過狠毒,好幾週,他們都無法回到地下坑道。有些人就往生了,有些女孩有計劃地被性侵害,充滿羞辱的回到她們的洞穴"。
希門內斯從曼海三及其童黨的故事,亦帶出蒙古轉制後陷入社會混亂,兒童成為犧牲品。自1990年前蘇聯解體後,蒙古出現民主,但失去莫斯科每年9億美金用作保證蒙古人有工作的津貼。踏入資本主義的蒙古,頓時混亂一片,人民失去政府工作及國家住宅,因為家裡太窮,數以千計如曼海三的兒童被拋棄,家庭,以至社會出現瓦解。
此書的台灣譯者林品樺,對曼海三的經歷最為深刻。她形容,翻譯這個故事時,忍不住落淚。她認為,曼海三的故事不僅反映小孩本身的悲哀,也反映蒙古這個國家在過去歷史上造成現在環境所產生的悲哀。作者非常細緻描寫曼海三如何在地底下面生活,並帶出其他地下兒童的險惡環境,這是現代人沒法想像。雖然國際社會有些組織幫助地下兒童脫離這種生活,但曼海三寧願放棄較好的生活,原因是他已經習慣不好的生活,這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林品樺對這本書的觀感是,作者記載10個不同地區的小孩,他們的成長經歷正好反映這些國家的歷史。
林品樺說: 我覺得,作者在這本書雖然挑選了10個小孩,可是,這10個小孩也反映出10個國家的歷史。這10個國家,其實也像小孩子一樣。這些小孩,他不管在成長的過程或他為什麼會被生出來,都是有原因的。
《雨季的孩子》還有另外8個處境特別的小孩經歷,故事非常豐富,包括阿富汗5歲女孩瑪麗亞,在塔利班管治底下,被迫留在家中不准上學,當地女性連狗都不如,她在炮火突襲及恐怖統治下生活,所遭遇的經歷是其他小孩沒法想像的。而菲律賓10歲男童雷內,與家人居住在聖安東尼奧的垃圾山,家境貧困,每天只能吃一餐,他要在天亮前撿垃圾賺錢。作者形容,雷內的家庭一直夢想離開惡臭的垃圾山,但當現實改變後,他們又發現沒有垃圾山,少了維持生活的收入。最後,貧民窟的居民,竟然要求變回垃圾山。
還有來自北韓(朝鮮)鬧飢荒小鎮的13歲男孩小金,逃亡到中國邊境,寄居在一個中國人家裡的故事,以至香港自閉症男孩庾文瀚與家人走失,輾轉去到羅湖關口,被香港入境處誤以為是大陸人,強把他送到深圳,自始他便失踪。作者從庾文瀚的失踪,帶出中國失踪兒童的問題,以至香港這座城巿的冷漠、功利,令庾文瀚消失得無影無踪。此外,泰國勤練泰拳的莊無敵和中國上海的音樂神童超君,都是獨特的故事,也反映小孩所身處國家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