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二次大戰滯華日本孤兒在中國出生的後代,在十五歲隨父母赴定居前都是在天津長大和受教育,他童年經歷了由文革到開放改革中國。在日本讀大學畢業後,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做過日本研究員,甚至他的博士學位也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
一個在成長背景上與中國有這麼多連繫,甚至與很多中國人無異的日本人,他對習近平時代的觀察,就令人對他與其他日本人,特別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右翼分子有不同的觀點。這亦是我這次特別介紹矢板明夫所寫《習近平--共產中國最弱勢的領袖》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雖然針對日本人,需花了不少筆墨去介紹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未能十分深入剖析他某些見解。但有些中日關係相關的觀察,仍然有其相當獨特之處。
就以軍方擴張問題而論,矢板明夫不單指出習近平由於受太子黨等支持,未必能控制軍隊。他以日本二次大戰前軍方參謀本部,不斷為了擴大自已而將日本導向軍國主義道路,最終引至日本自身崩潰的史例,來形容現時解放軍不受控制,藉民族主義來擴張來的方向﹐以及指出近日中國的反日浪潮,成為了年青一代對社會不滿的發洩出口。矢板明夫以他對中日兩地歷史了解的觀點,得出中國有可能對日本越來越不友善的結論。社會底層的不滿會否被軍方著意搞擴張的藉口和工具,這點就很值得大家關注。
在中國各類社會矛盾上,特別藏蒙等地的民族衝突,以及中國經常發生於各地社會不安,矢板明夫未有因為他的中國背景,而有避重就輕。相反,他引用了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在《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觀點,認為中國正變成一個汽油湖,胡錦濤交給習近平的汽油湖比以往更大。過往因為中共有一定有優秀人才,加上未有足以引發大亂的社會事件,才未出現章家敦預測的狀況。但這本書以二零零九年烏魯木齊騷亂,當時胡錦濤正外訪,習近平夾在兩派之間猶疑不決,令胡錦濤提早返回處理作例子,指出習近平想學胡錦濤在未來十年守住汽油湖不爆,可能有困難,更不要指望受太子黨牽制的習近平有能力和手腕作政治改革。
由這本書來看,習近平不單不是大家可以寄望搞政治改革的人物,相反,他未必比胡錦濤更有能力維持現狀,他讓部分力量失控,例如軍方,借反日來宣洩對社會不滿的年青人,結果可能很嚴重。由矢板明夫的觀察來看,十八大後的中國,要比往日更好似乎是有難度。而會否重演日本走向軍國主義失敗之路,這是很值得中國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