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書評:自由與平等如何兩者兼得? --介紹周保松的《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這部以闡釋美國已故哲學大師 羅爾斯(John Rawls)名作 《正義論》為主的中文論著,結構完整,分析認真,用詞嚴謹,系統而細微地展示羅爾斯正義觀的內容和論證、含意和影響。

0:00 / 0:00

表面看,這是象牙塔內又一項工藝精巧的製品,但只要把握作者獨特的問題意識,及由此形成的論述主題和思路發展,不難發現作者的用心,是通過引介自己信服的自由主義政治理念,為國人提供反省國情的思考框架,以應對社會發展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在作者看來,自由主義豈止是思潮,更是社會運作的道德原則和規範標準,值得中國借鑒。作者在結語中直問:“如果自由主義在今天的中國不值得追求,那麼在政治權威的正當性基礎、個人權利的保障、平等的實踐,以及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等根本問題上,非自由主義理論可以提出怎樣一套道德上更為可取的正義觀?”

正是這份關懷,驅使作者不僅認真剖析羅爾斯正義觀的內容和論證,更着意說明自由主義的重要性和說服力。他把理解羅爾斯政治哲學的線索放在一個關節點:由自由個體組成的社會根據什麼準則可以平等合作,和平而互惠?

有別於放任自由主義宣揚的自由至上和巿場掛帥,羅爾斯的自由主義在主張人有理性自主和道德自主之餘,亦重視平等。既然每人都有思考和道德能力,他們也該享有同等權利,參與社會合作,但每人又稟賦不同、社會身份不一,究竟如何界定社會成員每人的權利、義務,以至分配資源,才算公平公正,有賴正義原則加以定奪。

換言之,全書以正義原則為人民共同體的指導網領,以建立社會制度,保障個人自由,維護平等權利。當社會做到正義原則的要求,公民享有自由和平等,而大家亦從社會合作之中受惠,正義要求亦內化為公民的價值觀,也為社會體制帶來穩定。

作者清楚闡釋正義的兩大原則,一是每人享有平等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即使社會整體利益也不能逾越”,二是差異原則,即“任何不平等分配都必須對社會最為弱勢的人最為有利”,以保障弱勢人士的權益,不因社會發展或政策更張而犧牲。在正義原則規範下,作者指出,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不僅跟罔顧平等的放任自由主義截然不同,亦比福利國家的主張優勝,因為貫徹執行兩大正義原則,有助分散資產所有權的集中,以降低經濟強勢者對政治生活的操控。

這兩大原則,看來清晰不過,但論證它的方法和步驟,以至其適用範圍、制度安排和社會含意,都牽連廣遠,涉及非常複雜的哲學分析和價值論辯。

不過,作者對這些論題都能按部就班,詳細解說,一面緊扣全書的主線(即自由人的平等政治如何可能又如何展開),一面仔細論述羅爾斯的思路,勾劃他的基本主張,也交代了他對各方批評的回應和所作的修訂。

更難得的是,全書並非自言自語,單向獨白,而是不斷向自己提問,提醒自己和讀者哪些理論問題仍有待處理,哪些問題必須再作解釋,然後加以論述,逐步釋疑。這種論述風格,有效拉近作者思路與讀者的距離,引領讀者逐步深入了解自由主義的思想體系。正文後附錄長篇求學自述,記錄作者走上哲學思考的歷程,翔實而真摯,亦有助讀者掌握作者的為學與為人。

全書表達了羅爾斯正義原則規範下的自由主義社會觀,是理論的闡釋多於創新,但對於中文政治哲學論述,以至自由主義政治理想的全面伸張,《自由人的平等政治》是難得的誠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