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書評】《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

0:00 / 0:00

在一月十六日,蔡英文當選為台灣的新任女總統。自武則天在被稱為神龍革命的兵變壓力下退位以來,華人地區未曾有女性擔任國家元首。蔡英文不單是在華人地區自武則天以來的首位女國家元首,亦是華人地區歷史上首位並非透過擔任妃嬪,或以政變方式取得政權的女性元首;再加上台灣立法院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完全控制國會和行政機關。蔡英文日後將會如何領導國家,相當令人關注。

雖然選前蔡英文贏出的呼聲相當高,只不過,甚少有系統的著述去了解和研究蔡英文以及她的支持者的實際風格和主張。不像陳水扁,他當選前早已是有名的政治明星,也是台灣搞民粹政治一時無兩的能力。而當時民進黨內部亦有相當明確的政治派系,陳水扁所主導,由美麗島軍法大審辯護律師群為主的「正義連線」的風格,以及兩岸議題主張,亦是相當早為人熟悉。但蔡英文主政民進黨後,除了新潮流系仍然保留比較多的人脈,以及發言上相對活躍外,其他的派系漸漸淡出政壇。因此,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抱持怎樣的主張,在傳媒比較少著墨分析。在中國和香港一面倒側重報導國民黨的主張的情況下,中國和香港兩地讀者,其實很難由傳媒的報導中,摸到未來蔡英文以及她的支持者的主張和論述。

去年十一月所出版的《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或許是了解未來蔡英文外交和兩岸政策方向的一本重要參考書籍。馬英九和蔡英文都有陸委會的背景,但馬英九最高只曾擔任陸委會的副主委,但蔡英文曾擔任陸委會主委,現行《港澳關係條例》的起草工作,亦由她主持。因此,蔡英文對於以往在陸委會工作的看法,對推敲未來兩岸政策的發展會相當有用。而《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這本書,適時提供了相當好的參考材料。特別這本書有蔡英文親身寫的推薦序,可以視為一本至少在觀點上得到蔡英文本人認同的一本參考書籍。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兩岸交鋒」,正好提供相當好的參考材料,由蔡英文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到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推動金門和廈門之間的小三通,甚至在處理高科技工廠登陸中國等問題上,她都有很詳細闡釋她當時面對的處境,以及她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特別在陳水扁對中國有強烈意見的情況下,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仍然可以成功推動晶圓廠登陸,以及小三通等敏感課題,只要在經濟上做到互惠互利的話,蔡英文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上,不會採取不予談判的態度,甚至會用她在國際談判桌上的豐富經驗,克服島內島外不同的聲音,令有利兩岸經貿的政策成功推動。

但這本書其中一個章節,也是值得大家關注,這是第十五章關於「九二共識」的部分。這本書介紹九二共識時,指出九二共識這個由蘇起發明的政治術語,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政黨都給予不同的定義,根本並無大家有一致共識的看法。當「共識」的內容如斯混亂時,其實公信力相當低,需要跳出「九二共識」這個框架,否則各方各說各話,沒完沒了,所謂的共識,結果變成了吵架。

而這本書第十六章提及的維持現狀就是台灣共識,或許早已清楚提出蔡英文的兩岸主張,蔡英文會在中華民國的憲政框架下鞏固民主,亦會顧及美、中、台三地的均衡。換言之,如果蔡英文上台代表台灣更改國號,相信這並非蔡英文的政治主張。但如果所謂的一個中國是消滅中華民國,這其實在送彈藥給蔡英文。周子瑜事件為何變成國民黨這次選舉的最後一根壓垮駱駝的稻草,或許是因為台灣人支持並非所謂九二共識,而是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台灣共識。若周子瑜事件發生在蔡英文任內的話,恐怕台北總統府不會像馬英九般不聞不問,而是肯定會有強烈反應。

《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可以給大家有系統的參考資料,了解蔡英文柔中帶剛的兩岸政策思維,在經貿上,或許在蔡英文的談判技巧下,ECFA以及貨貿協議反而有機會過關。但再發生周子瑜事件一類的事情的話,像馬英九般忍氣吞聲大概亦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