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書評】:《金錢的終結與財產私隱權之爭》(暫譯)“The End of Money and The Struggle for Financial Privacy”

0:00 / 0:00


「巴拿馬文件」事件曝光,大眾焦點都落在那些權貴,如何透過離岸公司和戶口將財富掩藏。過去這些權貴不少都有對資本家避稅口誅筆伐,如今卻被揭發自己暗地裡卻在巧取豪奪。正面看今次事件,將政治人物,特別是極權國家元首的假面具除下來,讓我們當中的部份人醒覺,他們一直以來相信的所謂偉大領袖,其實跟凡夫俗子沒有甚麼分別,都是愛財,一樣自私。

雖然明眼人一看就知,權貴斂財,從來都是以權謀私;解決方法,亦從來都只有分散和制衡權力。然而,世界上始終有人相信,將權力集中,將財富充公,才是對社會有最大利益。傳統上,我們叫這種意識形態做「左」。時而世易,今天的左派,很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更加不知道自己是「左」。說到底,左,就是相信公權力,多於信任個人動機的意識形態。

毫無疑問,在輿論界「左派」屬多數,也有不少是「名右實左」,所以「巴拿馬文件」事件曝光後,主流輿論除了針對權貴,其餘矛頭都直指就正指所謂的「避稅天堂」。因為在多數輿論領袖眼中,「避稅天堂」就是阻撓政府行使公權力的絆腳石。加拿大記者謝森(Nicholas Shaxson)在2011年出版的《大逃稅》(英文原著題為:Treasure Islands: Uncovering the Damage of Offshore Banking and Tax Havens),旋即再度登上阿瑪遜的暢銷書榜。去年由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助理教授祖克曼(Gabriel Zucman)所寫的《The Hidden Wealth of Nations》,更是一時洛陽紙貴,一度在暢銷書榜首。順帶一提,祖克曼的最新力作,得到不少經濟學界的新貴吹捧,尤其是《廿一世紀資本主義》的作者皮克提(Thomas Piketty),這位主張對全球財富徵稅的新馬克斯主義者,更加與祖克曼惺惺相惜,一唱一和。

不過,我今天要推介的書,從來都沒有登上任何暢銷書榜。坦白說,在經濟學,甚至其他學問範疇,主流共識和多數人的說法,從來都不應該被視為真理;尤其是涉及政治哲學意識形態的討論,更加要小心所謂多數人的說法;因為民主和民粹,也只有一字之差。最可惜是,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日子,大家的選擇雖然比從前更廣闊,包容空間卻偏偏越來越狹窄。

回到今天的推介書。1999年,經濟學家 Richard Rahn 寫了一本叫做《The End of Money and The Struggle for Financial Privacy》的書;當時他已經預言,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數碼貨幣的出現,將會使政府和執法機關更難去追查人民的財富和交易。這本書的出現,比起今時今日大行其道的比特幣(Bitcoin)要早十年。至今,這本書仍然在非主流的世界,但是當中描繪政府和人民就財產私隱的角力,不但精彩,最重要是作者將現今政府為了從人民手上徵收最多的稅金,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法,精準地呈現出來。

話說回頭,作為古典自由主義者,我相信財產私隱權是財產私有權不可或缺的一環;當我們失去了財產私隱權,就很難保存得了財產私有權。新左翼如此痛恨避稅天堂,因為從根本上他們就不相信私有權是絕對而不可侵犯。今次「巴拿馬文件」,亦正好反映「左」和「非左」南轅北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