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書評】 《馬鼎盛自述:我與母親紅線女》

0:00 / 0:00

眾所周知,以藝名紅線女在粵劇表演藝術界,開創了別具一格的"紅派藝術"的著名演員,原名鄺健廉,曾經是粵劇名伶馬師曾的夫人,他們的兒子馬鼎盛 ,為香港的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軍事評論員。他以自身經歷寫成這本書,集中記錄了自己的成長過程,還配以近百張首次公開的珍貴歷史照片,回憶自己與母親紅線女的往事。他明言:"我只是從一個兒子的角度,去感受母親紅線女的心聲。"

作為一代粵劇藝術家的兒子,馬鼎盛在此書中追述了紅線女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勾勒出紅線女在舞台之外的面貌,使讀者得以更加詳細地了解到紅線女作為藝術家、妻子和母親等不同角色時的狀態。馬鼎盛在書中透露,紅線女早期的家庭生活不算很正常,因此她希望兒女有良好的教育和安定的生活,當時他不明白母親的用意,在自己做了父親後才明白她的艱難,這種母子感情在書裡都會有所體現。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馬鼎盛的成長具有代表性,他經歷了國家從艱難困苦到改革開放的一系列事件,是共和國曆史的見證者。其從知青到加盟鳳凰衛視的經歷傳奇跌宕,令人感慨不已。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兒子,作者在書中追述了兒子眼中的一位真實而溫情的母親,披露了紅線女大量鮮為人知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一位血肉豐滿,區別於舞台之上的紅線女,這是了解紅線女不可多得的讀本。作者的文筆直白,生動而有個性,也不諱言對後母"王同志"的不滿,以及對那個"黑面神"似的繼父的輕視。

然而,他是粵劇大師馬師曾和紅線女的兒子,為什麼不愛粵劇而愛軍事?而且從來沒有看過母親演戲。紅線女去世一年多,什麼事情讓他至今難以釋懷呢?書中均有詳細的描述。馬鼎盛兄弟沒有繼承父母衣缽,其實跟祖母有莫大關係。他的曾祖父曾在武漢"兩湖書院"做掌教,祖母曾是民國初年第一批女性校長之一。雖然馬師曾名聞遐邇,在上世紀30年代就年入數十萬大洋,但這些都不能讓希望詩書傳家的老人家開心。一旦有了孫子,她更是明確不允許他們學戲!馬鼎盛更在"文化大革命"中偶然見到父親一份履歷,在"職業"中填的竟然是"編劇"二字!馬師曾看重編劇的文人身份,他創作的劇本,至今還有300多個流傳於世。在他的案頭,始終有上刻"學而優"的一方閒章。

該書還寫了,在"大躍進"年代,紅線女一家搬入華僑新村不久,毛澤東夫人江青親自上門探訪。至於在文化大革命中,紅線女與江青的關係究竟如何?有些什麼發展和變化?這其實才應該是讀者最為關心的真實情況。可惜此書卻沒有交代,是為最大的遺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