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書評】《務實本土》

0:00 / 0:00

香港近日對於「港獨」的討論,由於政府的打壓變得更熱切;年輕一代對於香港未來的想像,自討論《中英聯合聲明》以來,也未試過如此熱烈。然而香港由身份認同到政策辯論,由政治體制的想像去到實際的民生政策,由「本土派」到「港獨派」的辯論,對香港政治未能長期追縱者,實有如霧裏看花,一大堆新湧現的名詞,令人難以理解;而《務實本土》,則從以往未見成書的觀點,補足大家對香港本土運動的理解。

香港近年的本土運動,當然和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有關,但市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則來自特區政府近十年八載的施政,愈來愈大陸化有關。香港特區政府在很多民生政策,居然明顯不是從香港市民的利益出發,卻親中國政府以至中共權貴,其對抗不利政策方面,居然連大陸其他城市都不如時,香港人終於開始從實際的利益角度,質疑政府為何會變成如此。

中國大陸各地的城市都鄉村,每一個都會為了自己本身作打算,例如在戶藉問題,或對外來人口的問題,都盡力爭取對自己有利管理方式;然而在這個「次殖民地」的香港,則連這種程度的爭取也未見有;亦因此本書可重溫香港這四年本土運動的歷程,由簡單如守衛正體字,反對普通話教中文,取消雙非嬰兒的來港出生的安排,爭取限奶令,以至講了很多年的單程證審批權問題,這些現實的政策問題,對很多人來說,比起香港是否要獨立的問題,是眼前必先解決的問題;又或者有一日香港可以獨立,至於如何去「獨立」的條件,是否要先準備好呢?又或者即使不能獨立,香港人是否能夠爭取一些現實都要爭的事情?這就是《務實本土》所要談論與提倡的。

從現實角度去思考,是否能夠港獨,取決於香港人的決心之餘,則要視乎全球的大環境,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與政治大環境;有如在蘇聯倒台前的華沙公約諸國,以至波羅的海三小國,這是相同被動的等待。因此對香港人來說,不能只訴諸於一個「港獨」的想像,而單純只作等待,必須先從現實的政治著手,先令香港擁有各方面的自給自足,無論將來如何,也不用受制於人:由水源、食物、經濟到規劃,香港不能定位為「中港融合」下的城市,而必須作定位,即萬一中國大陸出現無法自理的情況下,香港能如何獨自生存下去。

面臨中共推行殖民政策,以大陸化赤化改變香港;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如果沒有良好的本土民生政策,無法在各個政策範圍,與特區政府爭論的話,則中共早已可暗渡陳倉,令香港人在追求更高遠的目標之前,一切都土崩瓦解。想爭待歷史的時機,必須同時集中火力,先解決短期的威脅,才能追求更廣闊以至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