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書評】《人鼠之間》

0:00 / 0:00

作者﹕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究竟人類與老鼠之間有什麼關係?人是老鼠的主人或是敵人?今天想跟各位聽眾介紹的一本扣人心弦的書,一本穿越時空地域的經典好書,更曾經一度被列為大陸禁書--《人鼠之間》。作者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於1962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被稱為最具人道關懷精神的美國文學家,在他筆下的人物,是最基層社會的大眾,在面對困境時,他們卻能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人性中可貴的特質包括善良、同情及為生存奮鬥的勇氣。

事實上,《人鼠之間》是根據史坦貝克1920年左右打工時,經歷過的事情然後再改編而成的小說。這部小說圍繞的命題,亦是書中吸引人注視的--"人和老鼠的命運,時常被扭曲"。

故事情節簡單,發生在美國加州的一個牧場,背景為經濟大蕭條。描寫兩個相互扶持的好朋友,一個是頭腦精明、缺乏教育的喬治•彌爾頓(George Milton),另一人則是智障、身材魁梧的雷尼•斯默(Lennie Small)。由於智障的雷尼經常闖禍,喬治為救好友往往被迫牽著他四處逃亡,最後,二人抵達一個農場,繼續做苦力,賺取微薄的工錢。

在新的農場裏,有著不同的小人物,有因種地而斷肢被農場主人唾棄,有被白人歧視的黑人,也有作威作福的"富二代",及整天穿著性感到處挑逗男人,夢想著自己可以做電影明星的"富二代"妻子。在農場裏,是一個任意施以酷刑的地方,"富二代"每看到一些逆其意,看不順眼的事情時,就會毫不保留倚仗父親的蔭庇執行私刑。

各人每天就困在一個農場裏,付出勞力,但內心卻充滿憂慮、納悶、憤懣、孤獨及恐懼,可是,只有雷尼常存希望,因為他相信喬治的夢想,二人可以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耕種養白兔。

可是天意弄人,即使各人努力辛勤工作也難以為生,而雷尼及喬治的夢想更永遠不能實現,因為智障的雷尼錯手殺了試圖勾搭他的"富二代"妻子,雷尼知道再闖下大禍,內心極其畏懼喬治的憤怒,而獨自逃離農場。這邊廂,"富二代"及其他工人提著槍枝四出搜尋,誓要把雷尼擊斃,平息怒火,但是,喬治卻早他們一步,先行找到雷尼,並在雷尼夢想著屬於二人的樂土時,在他的腦後送上一枚子彈,了結餘生。

戲劇評論員曲飛記得,第一次看罷《人鼠之間》後感到很感動,他說,書反映了現實是什麼一回事,即使人如何努力追隨夢想,但是,很多時卻是事與願違。但是,他卻覺得作者撰寫此書的目的是,人要有選擇!

"過程中,讓我們學懂即使現實如何令人感到難受,我們也需要作出選擇。這小說最經典及最具爭議性的選擇,就是逃避甚至死亡,這思考層面能讓讀者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選擇。"

透過藝術教授智障學童的他承認,現時主流社會對智障人士的接受程度已較過去更包容,也有不同的社會企業為智障人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工作機會。

"(輕度智障)的人士融入社會主流工種裏相對容易,可是,會否遇到別人的白眼、歧視?有的,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及思維始終不同主流社會,因而他們要進入主流社會需耗費的力度要更多。"

曲飛相信,隨著社會資訊流動的增強,社會對智障人士的認識會不斷增加,因而他們投入社會的參與度會不斷提高,儼如他現時透過藝術教授智障的學生。他說,輕度智障的人士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模式去配合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及主題思想,現時,在藝術界中戲劇、舞蹈及音樂已成熟地在這方面發展,成功協助被視為弱勢社群的智障人士演出藝術作品,他更發現,"我見到他們表達情感的層次是很高的,即使技巧不完善,事實上觀眾也不應該從技巧的角度切入欣賞,(他們在社會參與藝術活動)算是成功及健康地發展中。"

《人鼠之間》故事簡潔流暢,除仔細描寫周邊的環境與事物外,角色的對白精準,清晰反映當事人的性格與內心的糾結。史坦貝克筆下角色的強烈對比,一個聰慧,另一個則遲緩愚笨,但是,二人同樣擁有夢想,同樣敵不過經濟及社會的外圍環境影響,在這襯托下更成功突顯人的無助。雖然,看得心酸,但是,絶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