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樂偉書評】《看韓國宮廷劇十倍樂趣!朝鮮王朝的衣食住解謎》
2019.02.01
2018年在tvN播出的年度大劇《陽光先生》,我們知道整套劇集都是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朝鮮半島為時代背景,講述以美國義兵身份回到朝鮮的男主角崔宥鎮(李炳憲 飾),與流著抗日家庭背景血源的女主角高愛信(金泰梨 飾)的一段可歌可泣愛情故事。而就在劇集開初階段,我們也能留意到在19世紀末的朝鮮王朝晚期,女主角高愛信作為貴族家庭的最後血脈,她每一次離家外出時,除了一貫穿上為人熟悉的韓服外衣,她也習慣在頭上披上一幅面紗頭巾,把頭部覆蓋,只把臉蛋部份在公眾場合外露。
當然,金泰梨這種裹著頭部的女性打扮,不是首次在以古代朝鮮為題材的韓劇中出現。早年前的韓劇《九家之書》中,我們也曾看過秀智飾演的女主角以類似的打扮亮相;另外一套為李準基退伍後的首部韓劇作品《阿娘使道傳》中,申敏兒亦曾穿上大概相似的裝扮。那麼,為何朝鮮時代女性外出時都要戴面紗頭巾?
另外,尤記得曾幾何時在亞洲電視劇市場廣為引起熱潮的一套韓劇,2003年播出的劇集《大長今》除了帶給我們認識了有「氧氣美女」之稱的韓國著名女演員李英愛,透過《大長今》的故事劇情,我們也學會了原來韓國早於朝鮮王朝時代,已擁有深厚且具一定特色的宮廷御膳文化。只是,當每一次出現皇帝準備吃飯的場景時,我們也不難發覺皇帝的御膳飯桌上,都擺放滿十二碟大大小小的餸菜,不多不少,是剛好的十二碟。究竟為何朝鮮皇帝進食的御膳,都要是十二碟?
剛剛被翻譯成中文,由雙親都是來自韓國濟州島的在日韓國人二代僑民康熙奉撰寫的新書——《看韓國宮廷劇十倍樂趣!朝鮮王朝的衣食住解謎》,便是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淺出了解韓國古代宮廷文化的關鍵著作。此書根據大眾最關心的「衣食住」三方面入手,按題材分為五大篇幅,分別有「朝鮮王朝時代的華麗服裝」、「時代劇重現韓服魅力」、「朝鮮王朝時代的活力飲食生活」、「韓國料理為何發展成現在的形態?」及「從王宮到民家!朝鮮王朝時代的住居」,逐一為讀者拆解我們在看韓國古代宮廷劇集時,那些看不懂的朝鮮時代服裝、飲食與居住文化。
至於為何朝鮮時代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都需要在原來穿起的韓服外面,再加上一件長長的大衣,並包著頭部面容,不讓外人留意,作者康熙奉也有在書中娓娓道來為讀者解釋箇中因由。原來朝鮮王朝中期開始,當時帝王深受中原宋明兩代的新儒家思想影響,亦奉傳統儒家思想為國教。自此以後,我們在韓國所見植根在國內的「男尊女卑」社會潛藏文化,便慢慢成為主流社會價值。那時,為了包裝自己不叫男生容易看到容貌,當時朝鮮王朝的上流女子,都要穿上長衣,可讓女性從頭裹至膝蓋位置,把整個人從內到外包起來,在公開場合上不讓異性目測看到她們的芳容,保持應有的禮節。
另外,講求階級觀念尤其濃厚的朝鮮社會,除了宮廷內的禮節習俗特別煩瑣,原來連穿在身體上的衣著服飾,也有一定的階級規定必須確切遵守。例如書中作者便曾經舉了一個人物故事作解釋,當時有一名叫徐居正的三品官,原在調職以後,他便順理成章升職為二品官。正當他在外辦完公務,準備從他身上繫上的原有銀束帶,換上代表著新職位的金束帶時。他才發現自己被調職的新部門,都只是三品職級,結果只能無奈地又換回上銀束帶。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知,朝鮮時代品位官階禮節尤其嚴謹,連一條小小的束帶,也不能出錯,為免給別人成為話柄。
官階級別文化原來不只影響朝鮮時代的服飾,連餐桌文化也滲入了不少呈現出上流與下流社會的分野存在。我們經常在古代宮廷劇集中看到,擺放在朝鮮皇帝飯桌上的十二碟餸菜安排,其實亦是與階級有關。根據作者康熙奉解釋,朝鮮王族每餐進食的飯餸數目,都是按十二種不同烹調與菜肉材料製作而成,當中包括有烤肉、煎菜、醃菜與海鮮等等類別。而隨著身份越低級,可享用的餸菜數目並隨之而少,從而凸顯出貴族身份的優越水平。
至於吃飯的次序,亦有需要按照級別的高低先後處理。好像在朝鮮的兩班,亦即特權階層,他們一家人吃飯,由於存在著「男女不同住」的儒家習俗,因而奴僕負責預備好的飯餸,都會按「長幼男尊女卑」的階級,先給家中的祖父母,再分派給父親與兒子,最後才會給女兒與母親分派食物,而母親更是確實家中每一位成員都已經吃過飯以後,才可進食。種種習俗顯示,朝鮮王朝時代的韓國社會,每一項的生活細節,都有極嚴謹的階級文化需要每一個人百分百遵守。
往後當看不同以歷史背景為題材的韓國電視劇集,出現看不懂的場景時,推介大家可拿出這本《看韓國宮廷劇十倍樂趣!朝鮮王朝的衣食住解謎》細心閱讀,或許可以從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