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之記者看書】卡帕評《胡適雜憶》


2016.02.26
620 廣西師範大學再版唐德剛《胡適雜憶》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胡適在中國文化圈的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2月,廣西師範大學再版唐德剛的《胡適雜憶》,似乎就是這種熱度真實的注腳。

李慎之先生曾經說過:“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但除卻政治的屏蔽之外,無論是學界眾生那看似高不可攀的架子,還是民間雲裡霧裡的追逐,都似在霧裡看花,朦朧中,“熱得稀裡嘩啦,看得不知所雲”,卻也是胡適熱的另一個注腳。

盡管這本書的出籠,屬於一次意外之喜。作者在撰寫《胡適口述自傳》時,打算自寫的一篇“短序”,不料一開了序頭,即洋洋灑灑十幾萬字打不住,也就順水推舟,冊印成書獨立出版,然後一路笑傲群書。

記者無意否認,中國龐大人口基數產生的讀者中,不缺迷戀外來和尚的心理。唐德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特別是從事口述歷史的工作部分,讓其的作品本身就具有了較高的傳播元素。

他的《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晚清七十年》等,在中國的出版界,早已是一騎絕塵。

當然,在師門從來占據重要位置華人知識界,門生故舊之類的近水樓台的因素,顯然被唐先生捷足先登了。但要是認為,只要是有門生古舊的淵源,就一定能讓讀者趨之若鶩,那也未眠太一廂情願。究其文本,跳躍和詼諧,才氣縱橫,當今大陸學者難能比肩。

只是,作為大多數當代讀者來說,要弄清楚唐德剛書中無處不在的古文的生僻字,也是需要先擺一本字典的。如一位讀者笑談,唐先生對生僻字的使用,不求甚解者,也能得到閱讀的快感。而對那些專精人士,則有了高潮。在習慣於對別人吹毛求疵的中國文人中,大多數人一致叫好,也算是達到了一種有趣的平衡吧。但這種平衡,沒有足夠的功力,顯然是無法調和眾口的。

如果一定要通俗地解釋,唐德剛用幾十年的史筆告訴你,雲端之上的胡適,其實一直在和你握手寒喧,笑語談辯。只是多年在,在各種政治語境和人為的隔閡中,如此多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罷了。

但即便是多本書在中國出版界和讀者中一路走紅,唐德剛先生是清醒的。如他自己所言,書成還是“恩怨未清”的時候。

是的,回憶,特別是門生古舊的回憶,往往又是最靠不住的。但多年口述史工作的訓練,唐先生養成了基於新聞采訪的的平行視角,卻也剛好抹去了以往大家門生們下意識的仰望視覺和自戀情結。

但如果認為讀了該書,就摸到了胡適,這顯然是不靠譜的想法。充其量,這是一個走進胡適的側門,同時能讓陌生的讀者,抄了一點近路。

律師隋牧青認為,嚴格地說,胡適的思想中實驗主義的元素,和目前受追捧的哈耶克所代表的理念其實是有衝突的。但要真正的理解胡適的思想,只讀這個顯然是不夠的,至少要讀余英時的文章。但就閱讀來說,讀這本書覺得賞心悅目,就已經很不錯了。

他說:我很難評判這種實驗主義,他和德國式的知識先於經驗的觀念真好是對立的。如果你讀它就得賞心悅目就夠了,如果你想對胡適多了解一些的話,要去讀一下余英時論胡適的文章。但是我覺得唐德剛的東西,對胡適可能會有一個比較立體化的認識。余英時更多的是一個平面化的東西。

隋牧青認為,現在也有很多當代的知識分子在批評胡適,但其實這是對上個世紀席捲全球的社會主義潮流缺乏了解所致。

他說:因該說呢,胡適對自由主義的人士,沒有我們現在這麼高的水平。但是呢,在那個時候非常難得了。因為上個世紀是社會主義的天下,它是一個席捲全球的一個潮流。其實胡適的價值觀眾都一度受到了社會主義觀念的影響。但是呢,他仍然是堅守住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底線。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上個世紀那麼多的知識分子會受到中共當局的欺騙留在大陸等等,這個事情很好理解,大部分人是從眾的。

但無可否認的是,唐德剛的作品,在其學術之外,有著美國社會和機構對商業傳播的精準把握。無論是《李宗仁回憶錄》還是被打上濃重學術標簽的《胡適》系列,都精確地踩准了民眾的心理需求,特別是在基於意識形態的隔離之下,中國讀者對高牆之外的向往和渴求。

但在中國,即便是在市場化媒體實驗已經20年之後,對政治說教的厭惡已經成為社會常態時,橫行出版界最大的必殺技依然只看見心靈雞湯。一鍋接著一鍋。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