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書評】中國集權體制比西方憲政更優勝?─介紹胡鞍鋼著《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探究》


2015.04.03
bookreview-350.jpg 胡鞍鋼著《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探究》。

不少中外論者都認為,現行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是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中國社會和經濟能否進步,取決於政治改革能否成功。不過,一些建制派學者不僅不同意此說,更認定中國近年的崛起,以至未來的繁榮,是由於一黨專政,特別是集大權於一身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會有效運作所致。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的論述,可謂其中的表表者。胡鞍鋼首先從歷史說起,並指出以政治局常委為領導核心,是中共領導體制走出文革夢魘的重要一着。在毛澤東管治下的中國,是徹頭徹尾的個人獨裁,由此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和挫折,令改革開放時期中共領導人痛定思痛,轉為集體領導制,以政治局常委成員為核心,各司其職,互相合作,尋求共識,然後有效施政。他指出,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令集體領導體制更趨完善,不到十位的政治局常委,既統領也代表了不同權力系統(如黨、政府、政法、軍隊、人大政協),一面匯聚各方力量,一面團結統一,有效管治國家。

胡鞍鋼進一步解釋,政治局常委的集體領導制有其獨特的運作機制。除了上述的集體分工協作機制,集體接班機制清楚規定,領導層區分界屆別,任滿必須由今屆交到下一屆,避免個人指定接班人,而接班幹部必須有地方工作的歷練及曾經擔任現時領導核心的助手。與此同時,通過集體學習和集體調研機制,領導層更全面掌握資訊、更了解實際情況,而最後是集體決策機制,要求政治局常委在重大問題上堅持集體討論,並根據多數意見形成政治決策。

作者認為這套集體領導體制,不單擺脫毛澤東年代“朕即國家”的獨裁統治,更比西方憲政國家以權力互相制衡的體制更為優勝,因為領導層的分工合作,代表不同權力系統在常委領導下緊密協作,避免相互扯皮,甚至拆台的局面。因此,胡鞍鋼斷言,政治局常委會只要依上述機制去做,既可免除個人獨裁重現,也可提高領導集體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復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改革開放必可順利進行。

當然,集體領導雖可避免個人專制,卻依然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獨裁。即使只計被官方視為先進分子的中共黨員,為數也有八千萬人以上,卻只能下級服從上級,聽命於黨內的最高權威。

同時,政治局常委的出現,實質上架空了中央委員會,以至政治局的決策地位。過去,中央委員會只選出政治局成員,並授權他們在中央委員會休會期間,執行中委會的意旨和決策,而具體工作,則交由中央書記處推行。其後,政治局常委成為常設制度,便變成領導核心中之核心,政治局作為中委會代表的最高權力,便交由政治局常委操作,常委就是擁有最高權力的少數人。因此,他們能否適當運用權力,關鍵不在於如何集體討論、如何集體調研、集體決策,而在於胡鞍鋼沒有提及的地方,即如何受到監督,確保他們是人民的公僕,而不是如上屆常委周永康般,是騎在人民頭上的流氓。

從制度的觀點看,即使一些集體領導機制進一步規範化,但若無有力的監督和制衡,一些領導人如鄧小平、江澤民,不難從其他領導人之中脫穎而出,主控大局。胡鞍鋼似乎忽略了鄧小平甚至不是常委,卻主宰著大局的發展。而這種忽略,看來是源於他好像沒有意識到,他筆下的集體領導制只是美好的想像,只憑領導人道德滿分,却無憲法地位,也無制度保證可言。

(杜耀明為浸會大學助理教授)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