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書評:余華新作《第七天》

0:00 / 0:00


最近,中國作家余華的最新長篇小說《第七天》出版之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一向以來,余華的作品都是以描寫社會的低下層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命運多舛為主題。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再到《兄弟》,無一不是如此。

然而,他的新作《第七天》所繪畫的,似乎並不是活人的世界。小說一開頭,寫的就是一個走向殯儀館、將被火化的靈魂。他為什麼會死?他在死亡之後還能留給讀者什麼呢?

在小說中寫的以楊飛為代表的靈魂,生不逢時、死亦不逢時的,他們可悲地在社會低下層生活,遭遇、見證了數不盡的苦難。他們周圍的人,大都是草根,也是都生活在惶恐中。他們的生活的唯一可留戀之處,就是對親人、情人的愛,尤其是楊飛父子情深的描述,貫穿全書,觸動人心:"我乘坐的火車駛離車站時,他站在那裡看著離去的火車揮手,雖然站臺上有很多人在來去,可是我覺得他是孤單一人站在那裡。""第二天我父親不辭而別,他走得無聲無息,連一張紙條也沒有留下,拖著自己所剩無幾的生命離我遠去。"

隨著小說主角的感情起伏,情節深入展開,作者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敍述了比《活著》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的故事。塑造出在現世中"死無葬身之地"的受害者群像,他們穿梭於陰陽兩界,追憶和思考著種種愛恨情仇,其間夾雜著許多殘酷的社會現實。比如強行拆遷民房、賣器官買墓地、高官姦淫人妻…等,讓人讀來體會到切膚的疼痛和寒心。

這其實是以死亡對當今中國社會貧富懸殊、道德淪落、貪污腐化、禍國殃民現象,作出最絕望的控訴。書中刻畫了一個極其荒謬又寫實的場面,一大群死魂靈在死去的老闆開的飯館吃飯,席間亡靈們議論紛紛,直言目前最安全的食物只在兩個地方,一是在這裡,二是在高官的飯桌上。這真是一針見血,令人感慨。

這部小說無論在創作題材和寫作手法上,我認為作者都有新的突破。也許讀者會覺得小說的內容,和現實的距離非常之接近,大部分很像當下報刊媒體發表過的社會新聞,因而有"熟口熟面"的感覺,但正是如此,證明小說具有深厚的寫實度;而整部小說的創作,又不僅僅是停留在"寫實"的表層上面。讀者可以看到,從小說的主人公到其他的死魂靈,其實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像主人公和養父之間相依為命的感情,以及他對妻子始終如一的愛戀,還有他遇見的"鼠妹"和男朋友伍超特別的愛情和經歷,在在使讀者瞭解到,他們多多少少代表了社會上受苦受難受迫害的典型人物,都是正直善良的,而他們在活人的世界遭遇不公,以至於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凡此種種慘劇,不但已經發生,而且還在不斷地發生。這也是作者透過小說,寫出對中國人在畸形的社會下生活的悲哀和無奈,更寄予無限的同情和關注。這也就是中國當今富有人道主義精神和大悲憫之心的優秀作家的最大命題,余華的這部新作,實在是很好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