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北京奧運時,口號是「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這本書的副標題,都是用同樣的字,只不過,在「同字」前加一個「不」字,變成「不同世界 不同夢想」。
整本書可分為五部份,首先由個人出發,觀看現時的北京面貌,繼而推進到書的核心,就是「看不見」的北京,之後,再由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由世界的角度看中國,書內且有不少插圖,有些更是現時在北京一、二環核心區不可能看到的生活寫照,如民工蹲在行人路上吃飯、休息,也有民工左手拿著香港早期用來瀨口的杯盛載餸菜,右手則拿著两個鍋鍋頭,臉上則展現著一幅開心滿意的臉容。
其實,整本書探討的核心,就是「看不見」的東西,讓一般讀者看多一點點,理解多一點點今天璀璨亮麗的北京背面,有什麼事發生,知否有多少人為此而喪失自己的家園、被褫奪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不明所已的被關押、起訴,甚至坐牢,又或難於呼入一口清新的空氣等等。當然,對於奧運聖火傳遞時被人權組織搶奪聖火的事、西藏發生動亂多人死亡受害的事件、海外人士如何讉責中國沒有遵守承諾,踐踏人權的抗議行為等。
雖然,書稍欠現場感,但記載了大量歷史或資料性的資料,如一些跟奧運本身的內涵意義的材料,一些其他國家主辦奧運時的一些的資料等。由於撰寫的作者都是台灣人,引致主辦奧運時,一些跟台灣發生過的事,作者亦將之記錄下來,就以聖火傳遞一事,作者便以「險被中國吃豆腐」幾個字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其實,我對這本書感到最驚訝的是,這本書由策劃至出版銷售,只不過,幾個月時間。策劃這本書的負責人王先生對我講,撰寫這本書的原意是重思奧運的本意,它本有的精神面貌,只不過,它往往成為表現國力的工具,成為華人間搏奕的籌碼。
「奧運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和平,對人性尊嚴的尊重。特別在華人世界,两岸把奧運變成一種國力的戰線,可能是因為政治,不論中國跟西方的競爭或两岸之間冷戰以來的競爭,都過於把奧運政治化。我們都把奧運看成民族的驕傲,其實,奧運的精神在於人的自由,完全發揮作為人的能力,所謂的更高、更快、更遠,也包括思想上的自由,所以,這種運動竸賽的目的是去激發人類的潛能,它必須在一個自由的環境裏頭,才能發揮你的潛能。但是,我們在華人世界裏太過不重視這方面的意義,我們都把它當成一種宣耀我們的國力,或者被別的國家承認,包括奧運選手的訓練,中國還是停留在過去共產國家,用國家的力量來限制這些運動員的自由,所以,我們要強調人權的面相,把奧運的精神還原到它的真正目的就是為到人類之間的和平,進步,對人性尊嚴的肯定,而不是去褫奪限制人的自由,來達成國家的目的。」
正如我之前講,這本書稍為遜色的是,欠缺現場感,前身是媒體編輯的王先生亦十分坦承,這部份就是撰寫這書時的最大困難,不過,箇中原因自可理解。
「呈現一個表面上看不見的北京,但是,最困難是,我們很難找到內地的北京的作家寫,如果,作者有親身的體驗或者對當地比較熟悉,寫這樣的體裁比較容易,但由於種種原因特別言論的限制,所以,我們找不到,最後要找台灣的作家來寫,所以,我們最大困難的就是缺乏第一手資料。雖是此,但書呈現出另一個意義就是從台灣的角度來關心、反省這些問題,或者對內地及香港的讀者可能有另一種意義。」
欠缺當地作者協助撰寫,這正好是書名所言「看不見」的一部份。儘管如此,對於香港、台灣或其他海外華人來說,這本書猶如一本小型有關中國在奧運期間有關境內人權的百科全書,翻閱過後,你對相關的議題,絶對可以有一種概念,更重要是,重溫奧運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