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這是中國作家蘇童最新的長篇小說《河岸》裡的一段敍述。他以這一部作品,獲得了最近一屆的曼布克亞洲文學獎。是繼薑戎的《狼圖騰》之後,第二個獲得這項國際文學大獎的中國作家作品。
蘇童寫的《河岸》,是一部描寫現實與歷史,青春與成長的小說,主要講述了烈士後代庫文軒和兒子庫東亮在「文革 」時代的荒誕命運,展現了生命的卑微與頑強,以及青春成長的煩惱與歷史的荒誕不經。
蘇童筆下的青春充滿荒誕,「妖孽般的青春,發囧的成長史」。這部小說《河岸》在藝術形式上頗為講究,少年的視角,成長的主題,殘酷的青春,歷史的浮沉,齊集於河岸上下。
蘇童是廣為人知的中國當代先鋒派新寫實主義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罌粟之家》,《米》,《1943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等。《河岸》這部最新獲獎作品,再次顯示了他的創作特點,就是追求以客觀平靜的筆調敍述故事,儘量不帶有作家本人的主觀情感。
縱觀《河岸》全書,總共有20餘萬字,可算是蘇童至今寫作篇幅最長的一本小說。作品以中國文化大革命後期為背景,描述一名共產黨官員因謊稱是革命烈士後代,與兒子一同被流放,重建新生活的歷程。
這一部長篇小說,是以少年主角庫東亮的視角,講述庫文軒(父親)在歷史情境中的際遇。故事中不乏以性為題材,例如庫文軒妻子審問丈夫「亂搞」情史的筆記被庫東亮竊取,而庫東亮暗戀小說中唯一的主角慧仙的日記,亦被公之於眾。小說中更融合了主人公在中國文化大革命以來,與「河」有關的成長經驗,「潺潺的河水」,「乳白的拖船」,「嘎嘎的鵝群」和岸上如真似幻的「油坊鎮」共同織就了中國人在特別的政治年代中生活的歷史圖景和追憶。其中一段關於庫東亮經常潛到河裡,聽河水的密語的描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當中隱含了許多既滑稽又悲哀的生活和政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