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她以往的著作有《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無愛紀》、《沈默.暗啞.微小》等。其最近推出新作的《烈佬傳》,在自序中作者寫道:"小說叫《烈佬傳》,對應我的《烈女圖》。小說也可以叫《黑暗的孩子》,如果有一個全知並且慈祥的,微物之神,他所見的這一群人,都是黑暗中的孩子。小說當初叫《此處彼處那處》,以空間寫時間與命運,對我來說,是哲學命題:在一定的歷史條件裡面,人的本性就是命運。時間令我們看得更清楚。"
這部小說採用回憶結構,開筆寫主角周未難出獄,大哨叮囑他:你六十歲了,要考慮你想怎樣。周未難邊走邊想起過去……全書共分為三章:此處、那處、彼處。頭兩章寫的就是他這六十年來在監獄進進出出的生活。讓讀者看到,所謂烈佬,是一群行了宿命的路,並且一直行,沒有回頭的人。周未難是他們的代表,坐一世監,出獄時六十好幾。食白粉,賣白粉,以此為生,被"差人"(員警)抓,入冊(獄),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入不同監獄。他說,他認為,他只是在行一條路,後來他曾想:"大佬要行一條絕路,是不是行了這條路,他才是自由的人?"晚年時又說:"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可以有幾大分別。我們不過以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
作者在這部小說採用的寫作方法,與其過去的作品大不相同,由頭至尾,都是主角的口述形式展開,語言文字看來非常粗糙,卻別具一種真實新鮮感,似乎要把吸毒者、賭徒、黑社會犯罪分子還原為一些普通人,他們的生命細節,也寫得平淡實在。對比起作者以前強寫中國文化大革命和南美國家武裝革命那種缺乏切身體驗,因而顯得生硬失真的某些作品,這部小說充滿了香港社會的本土特色,展現出作者擅長描繪的陰暗世界多面體,從而可讓讀者通過其中描述的人物故事,瞭解到香港歷史的另類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