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人物》雜誌對武漢肺炎疫情「發哨人」艾芬的專訪遭到全網封殺,標題《發哨子的人》的文章被網管人員狂刪,連網民接力轉發的火星文、甲骨文,或以圖像來顯示的版本,都仍然逃不過網管人員的魔掌。網管是以甚麼手段探測和攔截下這些內容?
李建軍:先講把文章掃描成圖像的做法,其實現時漢字光學字元辨識技術十分之成熟,在谷歌都有服務,讓人可以將雜誌或書籍變成Google Doc檔案。透過這項技術加上運算力龐大的超級電腦,中國的防火長城要集中火力對付一篇文章是不難。就算用上甲骨文,或其他古怪字體,中共都可以用同類技術作出過濾。
至於使用德文、英文、甚至魔戒小說用的獨有文字來作另類譯本,中共網管人員固然可以用人手過濾相關檔案,但另一方面,現時中國的防火長城相信有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所以可以直接透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後,去探測出《發哨子的人》各種變奏譯本。
因此,網民創作不同版本去抵抗中共的審查,可以引發話題,令外界知道人民的不滿,但實際的效果甚微。《發哨子的人》這篇文無論以何種面貌出現,仍然會在中國網上被刪。
問:如果要在中國網上流傳這篇文章,有甚麼方法是仍然有效?
李建軍:要在中國網上流傳這篇文章,有兩個方法尚算有效,第一個方法是利用P2P方式傳送,利用Torrent,亦即網民熟悉的BT技術,將《發哨子的人》混在一些政治上無害的壓縮檔內,而壓縮檔是經過加密,加密程度是一百九十二位元AES,將文檔放到網上供他人BT下載。因為暫時中國當局龐大的運算能力仍然對金鑰長度長的AES加密檔無計可施,這樣會比較難發現相關檔案並予以刪除。但這種做法的缺點是會很容易讓有心人在壓縮檔案中添加木馬或電腦病毒。
另一個方法,就是直接使用二百五十六位元AES加密的PDF去傳送相關文字檔或影像檔,只不過,如何向收件人傳送密碼固然是問題,而且二百五十六位元AES的檔案,要Acrobat 9或以上版本才可以打開,使用比較舊版電腦,或部分智能手機,可能無法開啟有關檔案。這個方法的原理都一樣,因為中國當局使用的系統,難以破解二十五十六位元AES金鑰加密,無法得知檔案實際內容,因此比較容易迴避當局的審查。
問:其實傳送《發哨子的人》這篇文章所面對的技術難題,是否亦是過去這麼多年以來,在中國防火長城內傳送各類禁片、禁書時要面對的技術問題?
李建軍:沒錯,只不過,在過去多年,國內面對傳送查禁資訊問題的人比較少,一般受影響的都是一些民運、維權和政治上比較敏感人士,即使一般人想看禁書、禁片,往往也會翻牆了事。因此,這種情況一直都無引起足夠的重視。但這次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加上李文亮事件引起眾怒,吹哨英雄李文亮醫生之死引起了轟動,牆內的人想就事件發聲,但很多人都不懂翻牆,也沒有加密資訊的經驗,他們通過平時慣用的方式在網上傳遞資訊,結果遭到當局封禁,所以出現這次史無前例的反封鎖行動。
但相信中共並不會加以反省,他們只會投放更多資源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上。除非中國成功掌握量子電腦技術,並付諸商業應用,否則加密技術以及翻牆,仍然是人工智能以及超級電腦難以完全消滅的反封鎖工具。
0:00 / 0:00